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让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真言
  一次,我受邀担任一次征文活动的评委。征文的主题是“我家的安全故事”。这个主题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按常理,应该不难写。但我粗略统计后发现,学生落水的情节在7篇作文中出现,妈妈骑电瓶车撞黄线遇险的情节在5篇中出现,甩书包时尺子几乎划伤眼睛的情节在4篇中出现。同时,有不少作文开头、结尾是“生命如鲜花绚丽”“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等充满诗性的空洞套话。看着缺真情、缺孩子灵气的雷同征文,我感慨万千。我想这些征文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所有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警惕。
  首先,教师一定要把作文教学的要求常记心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要求中有“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这些要求明白无误地告诉老师,作文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但在教学中,一些老师却忘记了这些最基本的常识。否则,一百多篇附有指导教师名字的学生作文,缘何出现如此多的雷同、套作严重?为此,我建议教师们不妨找一找作文教学的“初心”。
  其次,教师要处理好范文与写作的关系。天下文章一大套,就看你会套不会套。这句原本难登大雅之堂的话语,如今变成了学生写作文的“捷径”。不少学生拿到作文题目之后,便点击搜索引擎,搜索相关范文;多篇范文东拼西凑之后,便是一篇“作文”。如此作文,雷同、套作的文章数量自然大大增加。为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摒弃“文章一大套,看你会套不会套”的谬论。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企图通过捷径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做法都是一种作假行为,都是对自己作文能力的扼杀。此外,老师可以自己写范文,给学生引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上初中、高中时的语文老师都是这样做的。老师读自己的范文时,讲如何把生活中自己经见过的事,变成作文中的“事”,还有习作技巧方面的指导。这样的范文,才有真正的示范作用。
  再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积累素材,写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相对简单,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学生的生活中也有不少趣事、乐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并及时记下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这些感受就是最好的素材。这些素材可以很小,可以很幼稚,但一定要是真事,要能点燃学生的真情实感。日复一日,久久为功,学生一定能写出佳作。同时,教师的心态要平和。例如,教师推选参加征文作品时,不要拿成人的标准去拔高学生。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