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西秦视点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体育周刊
第06版:文化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特稿
标题导航
|
秦人崛起,中华一统的奠基之路
西府搅团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西府搅团
杨舟平
搅团是关中地区一道著名的特色小吃,定义为“用面搅成的糨糊”,起源于陕西、甘肃,如今关中西府一带人尤好这一口。在关中农村谁家媳妇贤不贤惠,是要看她打的搅团光不光或筋道不筋道。我所住的小城,现在就有几家搅团店,我都光顾过,每家的优缺点自然会说出一二。
这类似糨糊的搅团,黏自然是特点,西府人说谁脑子不开窍,就说“黏得跟搅团一样”。可就这“黏”搅团,一旦吃上,就像西府人的早餐豆花泡馍一样,会吃上瘾的,第一回吃,口感不习惯、不喜欢;第二回吃,顿觉有味;第三回吃,忘不了,还想吃。我对搅团有着深深的感情,我觉得它演绎着世事沧桑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我家里吃搅团的次数比较多,但我并没有吃腻,也不像现在这么稀罕它。搅团是当时农村人的主要吃食之一,那时候也不知怎么有那么多的玉米面,成天吃搅团不说,还得吃玉米面粑粑,喝玉米糁子,条件好一点会吃玉米面饸饹,反正离不开玉米面。
玉米算粗粮,性凉,上顿下顿吃,一些人吃出了胃病。那时我们村有个西安来的男知青,他非常反感吃搅团,说“吃得多了胃做酸,吃得少了腿打战”。当时有个故事,说一农户给客人管饭,喝的是玉米糁子,就的是凉玉米搅团,吃的是玉米面粑粑,热情的主人不住劝吃、劝喝,客人苦笑说“一样一样”,意思是吃啥都是玉米面做的,都是一个味。
其实,搅团并不是“穷饭”,只是当时条件所限,做得简单。光做搅团的面就有小麦面、荞面、玉米面等,尤以玉米面搅团最为正宗。玉米面搅团要求选用的玉米面越细越好,越新鲜越好。搅团喜菜,最好配柔软的绿菜吃,如爆炒的韭菜、蒜苗、菠菜、萝卜丝等。因为搅团本身柔弱无骨,配硬菜如豆芽之类会影响口感的协调性。调料水可以依个人喜好放生姜或蒜泥,一定要用滚烫的油泼过,叫它发出油蒜混合的香味才好。再放些红辣椒油,也可放一点香菜或葱花,盐醋酱油等根据个人口味自行调配。
搅团吃法之多,是其他饮食望尘莫及的,可以从锅里舀起来直接盛进碗里,真是如同一碗金黄透亮的软玉,泼上香味扑鼻的调料水,加点煮好的绿菜,辣椒油浮在上面,红绿黄相间,真是色香味俱全了,这叫“水围城”;还可以用一个带眼的小盆把热腾腾尚在锅里呈流体的搅团漏成面鱼,这叫“搅团鱼鱼”;还可以在大盘子里、案板上摊搅团,摊的厚度自己掌握,等搅团的温度降下来时,用菜刀或铲子把它切成块状或划成条状,盛于碗里浇上调料水,放上绿菜就可以吃了,有热吃和凉吃之分;还有锅巴,可以趁湿铲下来,也可以炕干了吃,那味道叫一个美,这叫“搅团刮刮”。以上各种吃法还都可以干吃汤吃,在夏天用浆水调吃,酸香无比。如果想每一样都吃点,一定会撑得走不动路。不过人常说:“搅团没肋把,边吃边克化。”所以吃撑不要紧,很快就会消化掉的。
2000年以后,父母搬到了城里,吃搅团的次数一年也没有几回了,母亲说煤气灶上做的搅团口味不正,而且搅团得使劲搅,俗话说得好:搅团要好,七十二搅。而这小锅也不好固定,一搅就摇晃,做不了。偶尔在周末,在全家人强烈的恳求下,母亲才给我们做一回,并要一个帮手,把锅扶住,母亲搅累了,就跟扶锅的人交换,我也曾帮母亲搅过好几次,搅几十下后,累得我上气不接下气、心跳加速,我才感觉要吃好饭得不怕叵烦不惜力气才行。当然,这时吃的搅团配料已经是比较好的了,面细、油好、醋香,并有好菜。这成了我们全家渴望已久的美味了。可惜,我现在吃不到这种家常味了,因为母亲离开我已8年了。
对于搅团这道西府小吃中的美食,此时此刻,我突发奇想:在每年除夕之夜不妨做一大锅搅团,既好吃又有吉祥的意义,将一家人热热火火地搅成一团,亲密无间,这不也很好吗?(作者系省作协会员、凤翔县作协副主席)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