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飞播其实没那么简单
本报记者符雅琦
  7月29日,宝鸡日报“走进巍巍秦岭,感受中华祖脉”采访团来到宝鸡高新区潘家湾林场采访。“这些树木都是以前飞播种植的。”当听到工作人员介绍时,不少人说:“飞播真厉害,一下子就能种这么一大片森林。”这时,潘家湾林场副场长张秋利接过话茬:“其实飞播没有那么简单,一个播区的成功,前后可能历时3年多时间,其中的艰辛只有我们深有体会。”回忆起当年的飞播,张秋利讲了三个故事——
  故事一:七八月是飞播的最佳时期。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飞播前,林业技术员张亚萍还在哺乳期,为了顺利完成飞播,她放下只有3个月大的孩子,和林业工人一起每天凌晨上山对播区进行测量和勘察,指导工人提前砍断灌木,对需要进行破土、松土的地表进行土壤处理,确保飞播时种子能打进土壤,直到天黑才回家。一连两周时间,张亚萍无法按时回家喂养孩子,虽对孩子心有不舍,但为了林业事业她义无反顾。
  故事二:十年前,在磻溪河播区的一次飞播中,林业工程师高小明和几名工人凌晨三四点上山。因为背着干粮、水、器械、彩色烟雾弹等,负重在20公斤左右,高小明不小心摔倒了,碰到了手里的烟雾弹,就在他们爬到播区指定点位,要放烟雾弹时,烟雾弹突然爆炸了,烟雾按时按点为飞机指明了播区,但火苗却将高小明身上的衣物以及头发烧着了,好在大家及时扑灭了火苗,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直到飞播结束,他们在山顶坚守了十几个小时。
  故事三:山里的路崎岖陡峭,经常是由年长有经验的同志领路,在凌晨带着大家去飞播点位。因为天黑,加上缺少照明设备,很多人都是凭经验上山。大家深一脚浅一脚,胳膊和腿经常被树枝划伤。有一次,参加飞播的森林警察刘卫国,在上山途中没踩好滑下十几米的深沟,幸亏被半山腰石缝里长出来的一棵树挡住了,大家七手八脚将他拽上来,这才捡回一条命。
  其实林业人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常年在深山巡逻,与大山为伴,付出的是常人无法体会的艰辛。但在林业人的眼中,这些草木种子如同远行的孩子,他们的责任就是做好每个细节,让它们落地生根发芽。“每一粒种子都代表一份绿色的希望,我们必须最大限度提高成活率。无论是飞播人员还是地面上的林业工人,每一次作业都要精益求精,这绝对来不得半点随意。”张秋利说。
  链接
  飞播造林的过程其实很漫长,需要播种的种子提前进行药化处理,次年监测种子出苗情况,三年后还要对播区种子保存率进行复查,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的话,才能算成功播区。反之,就需要重复调查、重复设计、重新进行播区处理、重新复播。飞播造林科技含量高,既要精确定位,还要定点定量。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