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井冈山上两棵树
◎韩星海
  巍巍井冈山,绵亘五百里,这里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上个世纪末的春夏之交,我置身于这方土地,感受其草木秀丽、鸟语花香。
  当我缓缓走到毛泽东旧居所在的大井村时,首先被眼前的两棵参天大树所吸引,两树同生,互相依偎,树冠相连,树梢手拉手,俨然一对姊妹树,当地人称这两棵树为“神树”!
  讲解员深情讲道:看起来普通的两棵树,与毛泽东主席以及共和国命运一样,有着一段很不平凡而又让人难以置信的生长经历……
  1927年金秋,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后,头天晚上就住在大井村这栋叫“白屋”的房子里。此后,这栋房子就成了毛泽东在大井村的食宿之地。在距这栋房子约十米的地方,悄然生长着两棵树,毛泽东常在树下,指导王佐部队练兵,看书学习,与人民群众促膝谈心,或纳凉闲谈,向红军战士和农民群众讲解国内战争形势和任务,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被人知的大井村,一时成了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红军战士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冬去春来,花开花落。这两棵树虽无语,但却成了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者。
  一年多后,由于战争形势严峻,敌我力量悬殊,为了保存实力,红军只好撤退。敌人偷窜进大井村,连续洗劫三次,大井村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被烧毁。毛泽东居住的这栋房子烧得最惨,仅剩下一堵残墙。屋后那两棵树被无情的烈火烧得枯萎凋零,失去了往日的翠绿和鲜活的生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949年早春时节,沉睡了整整20年的这两棵树,突然间又复苏了。它们凝聚力量、奋发精神,重新抽了枝,发了叶芽,长得枝繁叶茂,像给人们提早预报着春天的来临。当地人争相观看,在不可思议中恍然大悟:“这两棵树活了,井冈山人民要解放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1961年,国务院批准将毛泽东旧居和这两棵树一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5月,阔别三十多年之久的毛泽东,满怀豪情,重上井冈山。说来也巧,这两棵树仿佛事先得到了通知,破天荒地开放出纷纷扬扬、如雪似银的小白花,一时又成为当地奇特的景象。人们解释说:这两棵树也在激动地表达着真切心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伟人宾客!
  世界上哪能找到这样的树?而这两棵树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呼吸、共患难,饱经了人间沧桑。时光流转到1976年,寒凝大地,春风不度井冈山,这两棵树又突然间莫名其妙地枯萎了。令人难忘悲伤的这年9月9日,萧瑟秋风伴随着冰冷的秋雨,给人们传来一个噩耗——开国领袖毛泽东逝世了。一时间,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一片巨大的悲痛之中。井冈山人民在缅怀领袖人物丰功伟绩时,当地政府也急忙请来了专家诊治这两棵树。原来这两棵树,被害虫蛀蚀了树干。情况紧急,刻不容缓,打药、捉虫、除草、松土、施肥……不久,这两棵树枯木逢春,渐渐复活了,绿叶更加苍翠,人们又仿佛看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音容笑貌……
  井冈山上两棵树,万古长青写春秋。此时此刻,我是以游客身份不远千里来访此地,追寻历史的脚步,解读井冈山这段革命历史,不时仰望这两棵树。它们长得根深叶茂,就像巨人焕发出青春的风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走向辉煌的新时代……如今,正逢“八一”建军节,回首中国共产党99年光辉历程,我不由得想起这两棵树……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