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应急管理专刊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版
标题导航
|
秦岭产好蜜好蜜助脱贫
太白山下关中马
种药人的生态梦
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种药人的生态梦
张敏涛
今年64岁的曹公义是眉县营头镇红河村人,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草医。曹公义虽然传承了父辈的技艺,但是为了保护秦岭中药材,他从采药人变成了种药人。在曹公义的带动下,附近村民纷纷放下装药的背篓,拿起锄头从事药材种植,成了太白山草药的守护人。
日前,宝鸡日报“走进巍巍秦岭,感受中华祖脉”采访团来到位于眉县红河谷内的药王谷,这里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多达数十种,全部分布在河沟边、山坎上,在维持草药原生环境的同时,很好地恢复了植被。曹公义指着一片花开正艳的柳兰说,这种草药近些年已经到了稀缺的程度,他专门从深山采种在谷里试种,仅仅两年就培育成功。
秦岭被誉为“天然药材的宝库”,药用植物共有2271种,其中太白山中草药就有640多种。曹公义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父亲经常带他到山上采药,而太白山最有名的草药太白米,当时在浅山中非常多,很容易采到,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太白米在深山中也少见了。更让曹公义痛心的是,在采药时,他发现不少草药只需采集果实或者枝叶就能满足药用,可有些人却连根挖掉,给草药造成毁灭性破坏。“这些药材虽然本身繁殖力都很强,但是也架不住挖药人长年累月的采挖。”曹公义说,也正是这种乱采乱挖的行为,让他产生了保护秦岭草药的想法。2005年,经过前期摸索研究,他开始试着人工种植草药,经常在深山中一待就是好几天,细心采集研究各种草药果实和枝叶。经过反复摸索试验,他采取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等方法,先后成功培育太白米、窝窝七、重楼等濒危药材十多种。为了保护太白山草药,他发动山区和半山区500多家农户一起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户均年增加收入2万多元。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