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金融之窗•公益广告
第07版:健康养生
第08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减糖,减的不是主食
掌勺人用油悠着点
夏天管好嘴,护肠胃
长时间晒太阳
每天骑行半小时,记性好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减糖,减的不是主食
甜点、甜饮料、甜味菜肴中的添加糖尤须限制
甜点、糖果等甜食能带给人愉悦感,但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龋齿、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但不少人误认为“糖”是碳水化合物,开始减少主食,甚至“戒主食”,这是错误的。主食、蔬果中的糖在体内分解成可直接利用的葡萄糖,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占55%-65%。不吃主食易造成糖类摄入不足,影响脂肪、蛋白质正常代谢,严重时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或肌肉组织衰减。因大脑几乎只利用葡萄糖供能,糖类摄入不足会降低学习、工作效率,甚 至影响情绪。
减糖,减的不是主食中的糖,而是添加糖,即人工加入食品中的糖类,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除了供能、调味外,营养价 值极低。
正确减糖,首先要辨别食物是否含有添加糖及其含量。如果食品配料表中有白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就意味着额外加了糖。其次,添加糖在配料表中的位置越靠前,含量越高。
孩子少喝甜饮料。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添加糖主要来源于零食和饮料,应少吃高糖类包装食品、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包括果汁、乳酸菌饮料和运动饮料等;零食尽量选择水果、酸奶、坚果等。婴幼儿辅食避免添加糖。
中年人少点几种菜。中年人在外就餐较多,点餐时尽量少点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拔丝地瓜、甜汤等。因女性爱吃的果干、糖渍坚果、肉脯、调味酸奶等也含不少糖,建议选择原味产品。
老年人烹调少放糖。老年人在家吃饭较多,烹饪应少放糖,少炒糖色、少勾芡。如果存在血糖、血脂问题,必须少吃糕点,包括无糖糕点。
逐渐减少甜食。如果爱喝甜饮料,可逐步减少,先将次数减少1/3,慢慢戒掉;也可尝试黑咖啡等饮品;选择零食、外卖时,尽量选“无蔗糖/无糖”的食物。
采用定量量具。如果烹饪需要用糖,最好采用定量餐具;自制果汁、糕点时,少放糖;喝咖啡不放或少放糖。
选择代糖产品。如果还是想吃甜食,可以选择添加代糖的食品,比如甜菊糖、赤藓糖醇及抗性糊精等,但也要少吃。(综合)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