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忆书
◎杨明劳
  搬办公室,顺便将存的书收拾了一下。我坐了三年多的办公室,整理出的书籍竟装满了15个不小的纸箱。同事见了,打趣说,杨教授搬办公室尽是书了。
  这些书有购买的,有赠予的,也有交流来的。我有买书的嗜好,一般都是在实体书店,先锋书店买的居多。闲暇了,到书店去,站在一排排、一摞摞书前,自己似乎有一种乞丐变富翁的感觉,如果选中了自己喜欢的,更有一种元帅得胜还朝似的满足。由宝鸡到南京工作后,在实体书店买的这些书,多与南京及其周边城市的人文历史有关。我兴致盎然地将眼前所见与阅读所见相比较外,便是要进一步了解它们,追寻它们的前世今生和其中的人文历史了。这个时候,书无疑是最能够满足我的了。夜晚乘船感受了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后,我买下了《古今秦淮河》《桃叶渡与秦淮河》等。游览了南京明城墙和石头城遗址公园后,我分别在城墙书店和石头城遗址公园旁买下了《南京城墙史》《南京建城史》。这些书都是多卷本,十分厚重,但当它们摆上了书柜,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空闲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充实而惬意。
  书,有女儿给买的。为了能够读到高质量的书籍,我有浏览书籍排行榜和阅读书评的习惯。女儿知道我的爱好,她总是能很快地帮我网购到那些书,一般以哲学、宗教、文学和经济类居多。一次,我在南京大学同几位经济学的硕士研究生交流,谈到“后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特征”时,我列举了最近出版的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著作里的一个观点,令他们十分佩服,由此也加深了我对学术研究要阅读和追踪前沿观点的认识。
  书,也有的是赠予我的。这些,一般以来自家乡宝鸡的居多。我曾经常年给《宝鸡日报》《宝鸡通讯》《秦岭文学》等几家报刊写稿,离开宝鸡到南京工作后,我的习惯没有改变,他们也习惯每期杂志出版后寄我几份。对这些来自宝鸡的书籍,我都会广泛地分享,或送给在南京工作的宝鸡乡党,或送给南京市对口的相关部门,或在我自己读后再分享给身边的同事阅读。他们读后皆言咱们宝鸡文化底蕴厚,发展势头猛。我感觉到书籍的阅读与分享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当然,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就是阅读了家乡宝鸡的书籍后,我写出文章来同大家分享。一次,我偶然阅读到了宝鸡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出版的《宝鸡简史》,读后对宝鸡的文化工作者由衷地佩服,激情难耐,挥笔写就《〈宝鸡简史〉——我的枕边书》,收到了不错的反响。
  赠予我书籍的,不在少数。我同宝鸡十几个区县地方志办公室、政协文史委和文化馆的同志,凡有联系的,他们在书出版之后,大都寄我阅读。一般来说,阅读之后,我都会利用机会进行宣传。我曾以文化学者的身份参加南京某非遗保护项目的推介,我在发言时就用比较的方法,讲到了宝鸡扶风、麟游、太白、陇县等县区的一些非遗保护项目,也算是对家乡文化的一个软广告式的宣传。有激情了,我也会写写文章,使大家编辑出版的这些书有更多的人阅读,遗憾的是至今我没有写出更多的文字,我感觉到自己还欠着一笔宝鸡朋友的“文债”。
  书,还有相互交流来的。我做了几届政协文史委员之后,又被遴选为市地方志专家委员会成员了;因为这些岗位的熏陶,以书架桥,以书会友,也喜欢上了同这些领域的专家和同事进行交流。我寄他们这些方面的书,他们也寄我这些方面的书;或者给他们之间牵线,让他们彼此以书交流。我想,每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是不相同的,因为我的牵线与交流,不同地方历史文化的整理者、编纂者和研究者们,会因为书而相互了解,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增强了耕耘文化沃土的勇气与坚守。
  写下这些与书有关的事情,我起身走到窗前,看到长到窗下墙旁的凌霄花开得正艳,每五瓣组合成一枚枚鲜艳的圆形花朵,红彤彤的,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娇艳,我的心里满是温馨。
  (杨明劳,陕西省委宣传部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宝鸡市地方志专家委员会成员。)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