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本市新闻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在岐山演绎礼和义的故事
臊子面的第一碗礼数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臊子面的第一碗礼数
傅乃璋
岐山臊子面历史悠久,传说在西周早期,周原地区渭河中有一条恶蛟经常兴风作浪、残害黎民。后来,周文王带领将士射杀了这条恶蛟。文王让厨师把恶蛟剁成厘米见方肉丁,加上佐料,燣成臊子。文王想让岐山的将士和百姓都品尝到龙肉,怎奈人多肉少,吃不过来。随后,文王让厨师把龙肉臊子放进汤里,浇在面条上,每人只吃面不喝汤,再把汤倒进汤锅,往复循环,众多将士和百姓都吃上了臊子面,尝到了龙肉 的味道。后来,人们用猪肉代替了龙肉,衍变成为今天的岐山臊子面。
岐山是周礼之乡,在西岐大地,从周代至今,岐山人无论婚丧嫁娶,大事小事,家家户户都用臊子面招待客人。而吃臊子面也非常讲究“礼数”。
一是泼汤礼。岐山人吃臊子面,将做好的第一碗面都要端到自家大路口,在大门两边各泼汤一次。这一“礼数”既是对祖先的崇敬,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意识,含有岐山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善良与关爱的渴求、对美好事物的认同。
二是祭祀礼。岐山人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清明节、寒衣节以及亲人去世后的祭奠忌日,所吃的第一碗臊子面必须由家中主人恭恭敬敬地敬献在祖案和逝者灵牌或遗像前,先让祖先与逝者享用。家中客人用膳完毕,方将所献臊子面端回。这是岐山人敬拜祖先,表达怀念与敬爱之情的特有祭祀方式。
三是感恩礼。尽了泼汤、祭祀礼后,臊子面用盘端上桌,当席第一碗面必须由坐在上席的长者先品尝,然后按照长幼辈分,其他人方可渐次享用。其间,下席坐的人需把端来的臊子面不断递到上席坐的长者面前,把长者吃过的汤碗不断移至下席桌面,以便主人端走。吃完饭后,上座长者起身离席,同桌其他客人才能离席。这一“礼数”是岐山人敬老爱老、感恩图报品德的充分体现。
四是敬宾礼。岐山人宴待客人吃臊子面,必礼让客人先吃,客人端起碗、拿起筷子后,其他人方可动手端碗。凡是先于客人端碗就食者,皆被视为非礼、没教养之举。席间,主人还会反复叮嘱客人“尝调和(汤味)”,礼让客人多吃几碗。这是岐山人礼敬宾客、诚心待客的具体表现。
除了以上“礼数”之外,岐山人吃臊子面还有尊师礼、祝寿礼、定亲礼、答谢礼、回门礼等十多种“礼数”。如今的岐山臊子面以本地香醋、辣椒、臊子、蔬菜为佐料,以细面、挂面、韭叶面、裹裹面、蔬菜面、宽心面为主角,“酸、辣、香,煎、稀、汪,薄、筋、光”九大特点亮点纷呈。细面寓意细水长流、细心热情,裹裹面寓意发财添福,菠菜面寓意健康长寿,宽心面寓意宽心仁厚。
源远流长的岐山臊子面,是周礼在岐山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岐山人以臊子面祭祀与周人共处的祖先,感恩祖辈先贤的功德,款待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一碗臊子面崇敬当先、德孝共存、仁爱同享,是岐山人对周礼的沿袭和坚守,这一“礼数”将激励人们崇德尚礼、孝道感恩、遵规守矩,这一“礼数”更像臊子面的汤汁一样,酸辣可口、韵味绵长,亘古不绝……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