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奋进,决胜全面小康
——陇县精准发力决战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探索之一
  本报记者庞文渊
  编者按摆脱贫困,是陇县群众梦寐以求的夙愿。近四年来,陇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始终如一地坚守初心和使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勇往直前的斗志、决战决胜的勇气,精准发力,决战贫困,让汗水与热血交融、真情与激情碰撞,在秦都汉关这片热土上,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扶贫画卷,书写了新时代最生动、最真实、最具说服力的脱贫故事。为再鼓干劲、再添措施,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即日起,本报将聚焦陇县决战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探索,刊发四篇深度报道,敬请关注。
  夏日的陇州,山峦叠翠,草木葱茏;田间地头,瓜果飘香;生态雅村,环境优美;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产销两旺……这是陇县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砥砺奋进,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带来的变化。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陇县县委、县政府把这场硬仗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团结带领全县上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咬紧牙关、痛下决心,在挖穷根上补短板、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汇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誓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变为现实。陇县“菜单式扶贫”“借袋还菇”等模式,在省市有位次、全国有影响;连续三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优秀县;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33.54%降至2019年的1%;去年5月,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党建聚合力党员当先锋
  陇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社会虽然发生了巨变,但传统农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加之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致使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2016年,全县158个行政村,贫困村就有103个,贫困人口1.3万多户4.9万余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3.54%。(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怎样打赢这场硬仗?陇县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用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强大动力,举县一致,向减贫发起总攻。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陇县县委书记杜长生说,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主力军。抓扶贫,考验的是党性,检验的是作风,体现的是能力。只有让党组织这个“主心骨”硬起来,才能让贫困群众“腰杆子”挺起来。
  基于这一认识,县上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与10个镇、27个重点部门签订责任书,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抓总、27个部门配合、镇党委管理、选派单位支持的驻村工作领导机制。全县每季度召开一次驻村工作队队长会,各镇每月召开一次报告会,各村每周召开一次例会,让任务量化、责任实化、考核细化。
  锻造扶贫铁军,尽锐出战打先锋。县上把政治思想坚定、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善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充实到扶贫一线,整合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包村干部、“两委”班子“四支队伍”,调动帮扶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持续激发活力,全县401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帮扶全覆盖。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县上实施“头雁”引领工程,选优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把创业大户、致富能人聚集在党旗之下,让驻村干部立标杆、农村党员树榜样,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目前,全县扶持壮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重点村35个,支持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302个,实现分红438万元。天成镇铁塬村第一书记郑志强是中国长城公司选派的扶贫干部,他创办城源中蜂养殖合作社,打造“秦都蜜”品牌,并在中蜂产业链上建立社会组织党支部,引导15名党员带头示范,把贫困群众吸纳进来,户均年增收1500元。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
  “烈火识真金,大战用良才。汇聚攻坚力量,选得准,还要管得好、用得好。只有让扶贫干部以不忘初心的政治担当、勇毅笃行的发展决心、创新突破的改革思维,立下愚公志,才能啃下硬骨头,打赢这场硬仗。”陇县县长赵甲宏说。
  产业扶贫拔穷根。县上创新推行“菜单式扶贫”模式,由贫困户“点菜”、政府“配菜”、部门“上菜”、考核“评菜”,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了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三大类72项“菜单”,推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电子商务、生态旅游等产业,让“八个一批”扶贫举措落地生根。2018年,“菜单式扶贫”模式被《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陕西蓝皮书)》案例篇收录。
  就业扶贫甩穷帽。县上依托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采取入股分红、托养代管、帮产帮销等形式,建成106个产业扶贫基地,带动1.2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安置贫困劳动力4055人。同时,建成13个社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尤其是宏盛农牧公司的7个“借袋还菇”基地,让2085户贫困户端上“金饭碗”。“借袋还菇”模式被列入全国食用菌产业扶贫十大模式。
  治贫先治愚,扶贫要扶志。县上创新“三评两榜一奖惩”活动(群众评议、乡贤评理、量化评比;光荣榜、后进榜;依托爱心超市积分奖惩),通过举办扶贫大讲坛、脱贫励志故事会等,讲政策、谈体会,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避免养懒汉,营造了自强自立、自主脱贫的浓厚氛围。
  实践出真知磨砺长才干
  陇县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只有把这场硬仗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发展机遇,才能汇聚起磅礴力量,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陇县这场攻坚战,给我们带来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政治坚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魂。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各级干部的初心和使命。陇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在党的旗帜引领下,把思想统一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社会力量融合起来,围绕“八个一批”,汇聚起一心一意抓扶贫的磅礴力量。
  精准施策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菜单式扶贫”“借袋还菇”“六帮促脱贫”等模式,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又符合县情实际,解决了谁来扶、扶什么、如何扶的问题,找到了金钥匙,闯出了新路径。
  挖掉穷根是高质量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强,百业兴。陇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依托脱贫攻坚的政策红利,聚集奶山羊全产业链,持续深化“三变”改革,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奶山羊系列产品走向国际高端市场,改变了山区农民守旧僵化的观念,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扶贫铁军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脱贫攻坚工作千头万绪,扶贫干部是中坚力量。只有扶贫干部本领高强、有本事会干事,才能把党中央的扶贫政策执行好、落实好。陇县出台扶贫干部激励机制,让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经风雨、见世面、受历练、长才干,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
  当前,陇县全县上下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大道上,找差距、补短板、不停顿、不放松,奋力实现着产业强、山水秀、百姓富、人文美的发展目标。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