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市场监督管理
第05版:体育周刊
第06版:文 化
第07版:生态环境•广告
第08版:本市新闻
标题导航
|
艺术是建筑的精神气质
诗咏夏至端午抒怀
登常羊山谒炎帝陵
周公庙发现一通明朝廷议奏章碑
整理西府曲子的山村网红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登常羊山谒炎帝陵
菊蓉
六月的宝鸡,葱郁清新。与友相约从市区出发,沿省道212陇凤线一路南行约十五公里,巍峨的秦岭山脉若隐若现,清姜河水奔流不息,像是倾诉着五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姜氏部落首领——炎帝的传说。
“炎帝自幼便是奇才,有关他的民间故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顺着神农门牌楼,向东行入蒙峪沟村口,一位张姓老人听说我们来拜谒炎帝陵,便打开了话匣子。
老人今年79岁,身体硬朗、步健面润,因为在疫情防控期间,老人勇当向导,同我们一起通过4处防疫检测点。一路上,鸟叫雀鸣、山花灿烂,听着老人讲炎帝的“亲尝百草”“神鸟送禾”“鞭草藏实”“降牛耕田”等故事,历史的影像一幕幕浮现在我们面前。
传说炎帝诞生于常羊山蒙峪沟,人身牛首,在清姜河沐浴后,头上犄角隐去,人也更加聪颖。那时没有农业,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挨饿、受冻、遇险常常发生,炎帝告诉大家火能常燃不熄、火能烤肉煮饭、火能烧掉荒野枯草便于开垦种田。当先民们的生活因火种和农耕工具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新的问题也就出现了:人类的健康被疟疾和霍乱等侵扰,身体被蛇虫和猛兽咬伤。炎帝心里极为不安,他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减轻子民的痛苦?当时部落流传着百草治百病的说法,炎帝每挖出一种不认识的药草,就自己品尝,试其甘苦和药性。他数不清曾因中毒而昏迷过多少次,但是,当他把这些草药配成良方熬成汁液灌进那些伤病的子民口中,众多的伤病者恢复了健康,而炎帝却因误吞剧毒断肠草,倒在深山之中再也没有醒来。尝百草时,他不辞辛苦、跋山涉水,苦苦地思索和探寻一切能解决人类饥饿,让人类更好繁衍的办法。为了减轻人们耕作劳苦,炎帝“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制作农耕工具,提倡日中为市,推进物品交换,现天台山太阳市就有最早集市的遗址。
“这里是炎黄子孙拜谒先祖的圣地。”老人的声音把我从上古时期拉回到现实,一座圆形大冢,悄然静卧于青松翠柏之中。青碑镌字表明,此处是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的陵寝。老人在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前,指导我们一起行礼,表达尊奉敬仰之情。
听老人介绍,常羊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很大的城池,城下“十里长山,庙宇相连”,后来毁于战乱。环顾四周,立有书法家欧阳中石所书的“神农之乡”,山门牌坊飞檐翘角、高大雄伟,“华夏始祖”四个烫金大字气势磅礴。广场有炎帝大殿,大殿正中矗立着身材伟岸的炎帝铜像,头戴图腾、手捧谷穗,目光炯炯有神充满自信。门两侧的柱子上写有“创始定有人千载歧黄崇炎帝,流传安天据八方稼穑念神农”楹联,生动地还原了神农氏炎帝率先民创世救民的情景,为大殿增添了无限光彩和文化内涵。
站在这里举目四望,青松絮挂白云衣角,深厚的华夏人文历史与常羊山交相辉映,耳畔仿佛传来一阵阵农具、刀具摩擦的声音,驼铃声声的古道上,满载着货物,走向远方……而今天的宝鸡人民,传承祖先的智慧和勤劳,砥节砺行,炎帝“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百折不挠的工匠精神、造福于民的奉献精神”,积淀成任何城市都无法模仿的“宝鸡气质”,永远金焰烁烁。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