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在秦岭中穿行(航拍)赵彬瑞摄 烧锅庄村种植的中药材(航拍)赵彬瑞摄 雨后的秦岭,山林静谧、天空瓦蓝、翠绿锁目。
中国最美小城——凤县,被秦岭蜿蜒的山脉深情揽在怀中。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凤县人用真情和汗水爱山护山,也编织着专属他们的幸福密码。
日前,宝鸡日报“走进巍巍秦岭,感受中华祖脉”大型主题采访行动启动,采访团走进凤县,在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中,用心感受,用笔和镜头记录秦岭的秀美风光和人文故事。
努力践行“两山”理念
做秦岭卫士
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夏季,凤县的主色调就是——绿。“我们现在放眼望去,四面八方都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因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4%。”凤县相关负责同志说,全县县域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辖9镇66个行政村4个社区,全境均在秦岭生态保护范围内。
近年来,凤县积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为抓手,扎实做好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走出了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在全县推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落实各级网格长114人、网格员307人。”凤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说,通过这一举措,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体系,确保生态环境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爱山护山人山相伴
守望“生态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对于凤县人来说,他们有着一项无须言明却心知肚明的共同使命,那就是,全力保护秦岭这方绿水青山,守护祖祖辈辈根植心底的“生态梦”。
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沙坝林场总面积7600多公顷,沟深林密,树木葱茏。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林场场长丁新库。丁新库今年48岁,1992年进入林场工作,一直干到现在。他的妻子也是这个林场的护林员。
“我们夫妻俩负责管护的区域1880多公顷,管护区内分布着云杉、华山松等树种,以及林麝、野猪等野生动物。”丁新库说,他们夫妻俩巡护一次管护的区域要半个多月时间。
其实,在沙坝林场,像丁新库夫妇一样的护林员还有很多,他们一直与森林为家、与寂寞为伴,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浩瀚的林海。
环境美了,空气好了,人幸福了,动物成了凤县的“常客”。
5月21日晚上10时许,凤县留凤关镇孔家庄村村民汪显明驱车回家时,在村庄路口发现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鬣羚。汪显明说:“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村上时常能看到红腹锦鸡、黑鹳、野猪等野生动物,我们从来不伤害它们。”
6月14日,凤县凤州镇白石铺村王家山上的党参种植基地出现一头羚牛。林业专家介绍,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最近一个多月时间,还有人在凤县境内发现了林麝等多种野生动物的踪迹。
绿色优先巧借山水
吃上“生态饭”
凤县的金山银山,根本在于绿水青山,这既是凤县人赖以生存的“饭碗”,更是凤县永续发展的“源泉”。
靠山吃山,终会“坐吃山空”,怎么办?近年来,凤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两山”上探路子、做文章,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山区县的转型突破之路。
6月18日上午,在凤县双石铺镇十里店村,村民朱宝平家的20多亩花椒即将进入收获季,看着一树树繁密、逐渐上色的大红袍花椒,朱宝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村上种植的花椒总共有7600亩,今年花椒总体不错。”朱宝平说。
“我们培育壮大生态农业,精心打造大红袍花椒、高山无公害蔬菜、中药材、中蜂养殖和林麝养殖‘五大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和质量。”凤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同志介绍说,目前全县大红袍花椒有4500万株,种植蔬菜8万亩、中药材5.5万亩,中蜂突破7万箱,林麝存栏1.8万头,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县。
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依托文化旅游提质增效也是凤县转型发展的路子之一。
采访中,记者看到,凤县的一个个小乡村俨然成了“网红村”:有着“岭南长寿村”之美誉的红花铺镇永生村,小桥流水、如诗如画,来村子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东河桥村的岭南豆腐宴生意红火,经营户任丽茹说:“现在村里村外大变样,很多人经过我们村子,都会停下来吃一顿地道的农家饭,可以说,是生态环境的改变带来了致富的门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爱山护山,一代一代的凤县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守护青山绿水的诺言,始终坚守着生态之路、绿色发展,也筑牢了凤县人的致富之路、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