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最近,“地摊经济”火了,每当夜晚来临,各种小摊、各色商品琳琅满目,让城市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但也有市民担心,地摊会影响城市的文明形象。“地摊经济”如何才能兼顾“烟火气”与“城市文明”?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和有关部门。
地摊经济 文明城市里温暖的烟火气
■本报记者周淑丽
    市民在地摊上购买水果


  
  
  
  地摊激活城市“夜经济”
  6月5日傍晚,记者在市区经二路看到,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出售的商品有衣服、头绳发卡、儿童玩具、项链耳饰、女士包包、皮带等,种类很多。一位卖时尚饰品的摊主告诉记者,她以前一直开店,今年受疫情影响店里生意不是很好,听说可以摆摊了,她就把店里的商品拿到摊位上卖,城管人员来过几次,并没阻止,只是提醒大家不要影响行人通行、注意卫生。
  6月6日早上,记者在市区峪泉路看到,一小区门口有十几个卖蔬菜和水果的摊位。一位卖杏的摊主告诉记者,她是峪泉村人,家里种了十几棵杏树,这两天杏黄了,她每天早晚都摘上一筐拿到小区门口卖,家里的杏快卖完了。记者问她这里是否允许摆摊?她说:“政策放宽了,只要不挡路就可以摆,管理人员经常提醒要注意卫生。”
  6月6日晚,记者在市区高新大道走访发现,距离商场较近的路边,小摊密集,现场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叫卖声、讨价声此起彼伏,街道上十分热闹。一些市民从商场逛完出来后,继续逛地摊,买一些袜子、头绳等小物品。一位卖毛绒玩具的摊主边招呼客人边和记者聊天,她说:“以前出来摆摊总是提心吊胆,怕被管理人员驱逐,现在不用担心了,生意也比以前好了。”
  市民有赞成也有担忧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城市街道充满“烟火气”的小地摊,让市民感受到生活正在逐渐恢复正常。面对热闹的“地摊经济”,有赞成者,也有担忧者。赞成者觉得国家政策彰显民生情怀,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方便了市民生活。担忧者认为,小地摊不分时间地点一哄而上,会“蚕食”来之不易的城市治理成果。
  市民赵嘉莉家住宝鸡高新区学子路,曾经在社区工作过近十年时间。她告诉记者,她平时就喜欢逛早市和地摊,早上买点附近农民家里种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晚上在地摊上淘几件衣服和饰品,花费几十块钱,就有很大满足感。后来城市规范管理,取消了很多夜市和地摊,她自然也就逛得少了。现在高新大道周边的地摊和早市重新恢复了,她已经逛了好几次了,买了不少东西。赵嘉莉说,好多摆地摊的人生活很不容易,特别是年龄大的人、没工作在家带孩子的妈妈,摆地摊的微薄收入可以给他们生活带来不小帮助。
  市民汪远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过,后来回到宝鸡上班。最近她听到“地摊经济”比较火,也和朋友去夜市逛了几次,一开始觉得很新鲜,但后来就觉得索然无味。她告诉记者,她发现地摊虽然越来越多,但是摊上的商品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做工粗糙的服装、儿童玩具、相似的头绳和发卡,很难淘到有品质有特色的东西。而且有的小摊胡乱摆放,以前还管一管,现在不管小区门口还是人行道上都有摊位,既不卫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环境。
  期待升级版“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如何才能兼顾“烟火气”与“城市文明”?答案只能是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有序有效引导“地摊经济”发展。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市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希望能打造升级版的“地摊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渭滨区城管执法局曾持续开展夜间整治活动,纠正出店经营等违规行为,防止人员聚集,为疫情防控创造良好环境。近期以来,渭滨区城管执法部门变管理为服务,在摊位比较密集的场所,执法人员根据现场情况不时巡查和提醒流动摊贩:不能摆在马路中间、不要影响市民出行、不可遮挡沿街商铺、自行清理摊位周边的垃圾。宝鸡高新执法大队也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并积极向广大商贩宣传,在保障行人安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噪声扰民、不污染环境、不堵塞交通的前提下,设立专门区域允许地摊商贩有序摆放,进一步活跃“地摊经济”。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我市过去对“摆地摊”就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并在全市设立相对固定的便民摊点,通过规范管理来实现激活经济和文明摆摊“双赢”。在新一波“地摊经济”浪潮下,他们最近已经对全市的地摊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初步制定了一套管理办法,目前新的管理办法正在征求意见中,希望能够形成“烟火气”与“文明”同行的“地摊经济”新格局。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