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序培
年轻时,他一手拿锄头,一手拿书本,参加高教自考、大专函授,报考研究生,使得自身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中年后,他一手握卷尺行走在楼层之间的脚手架上,一手握笔在文海里畅游,创作的上百首诗文被报刊发表,并出版《你是我的梦》等个人文集三部;花甲之年,他一手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一手敲键盘继续他的文学创作,把文学公益作为自己的事业,耕耘西府文学沙龙,为“草根”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平台,策划组织的文学、文化活动被《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宝鸡日报》等纸媒和各类网站报道近百次……
他就是我市陇县农民工作家鲁翔,本名段吉昌,一名务过农、当过兵、打过工,如今依然怀揣文学梦想的平凡人——
盘点生活阅历让人们了解农民工
在鲁翔的记忆中,他创作最丰盛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迈入花甲之年的那段时光。有段时间他在市区东仁新城项目的工地值夜班,主要工作是防止已经完成装修的机电、设施、线路被人拆卸。每晚八点半到次日早晨六点这段时间,他面对一堆柴火,坐在几块砖头临时支起的板凳上,一边观察聆听周围的动静,一边用手机翻看名人作品,如饥似渴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创作,每隔一个小时还要出来巡逻一次。
凌晨三四点钟是鲁翔创作灵感最活跃的时刻,那一刻回忆的闸门被打开,多年的工地生活经历浮现脑海,他最能够感受到农民工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建筑工地是他的纸,混凝土、卷尺就是他手中的笔,在《搅拌工》一诗中他这样写道:也是缘分/相聚于搅拌机下/铲一锨砂子/拆一袋水泥/就像麦田里收割/颗颗麦粒装满几代人的喜悦/让平凡人的梦滴溜溜地转/也把我们自己的理想搅进去/完成农村人和城里人/梦寐以求的美丽心愿……他的文字朴实无华,透着浓浓的乡土味道,却能触及人的心灵。
那段时间鲁翔创作了大量关于农民工的诗歌,先后被《中国经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国信息报》《星星》《陕西青年》《陕西日报》等报刊刊登,他的小说《收蛋》还曾获《中国经营报》主办的全国首届“当代农民小说大赛”优秀奖。
小小文学社实现文友“大梦想”
鲁翔在文学方面最自豪的应该是他对文学公益的执着。8年前,在文友们的积极响应下,西府网络文学社应运而生,这使得三百多名民间写作爱好者有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8年来,在文友们的辛勤耕耘下,文学社硕果累累,举行了朗诵联谊活动20多场,每年举办多场大型活动,参加文友达千人。同时,文学社还不定期邀请知名作家与大家见面,方便大家学习和联络;还和外地作协及网络组织联系,向《中国诗歌》《秦州文艺》《杨凌文苑》等组稿推荐,发表文学作品二百多篇,《天水晚报》曾分别用两个专版刊登宝鸡诗人诗作五十多首。
众所周知,出书是件费时费力的事,但为了给草根作者们提供一个发表作品的机会,鼓励他们写出更多的精品,文学社集资出版纸质交流文集和内部纪念作品集17部,其中出版的《西府诗选》《西府小小说选》和《西府诗文选》(A/B卷)等文集,获得社会广泛关注。
耕耘了几十年,奋斗了几十年,如今鲁翔儿孝媳贤、两孙绕膝,花甲之年的他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却放不下他的文学梦:挤时间读书创作,管理微信平台,策划文学活动。每到子夜,家人都睡着了,他又在电脑前敲打起来……
关注文友命运为已故作者结集
西府网络文学社特别留意和关心那些生活在文学边缘,却还要辛苦打拼维持生活的普通人,协助他们成就文学梦。2014年9月,在凤县矿山上班的文友王振群突然去世,文友们心怀悲痛写了大量的诗文悼念他。文学社连夜整理编印了几十本纪念册,送给王振群的家人留存,还把他的文学作品选发在年度文集并向报刊推荐发表。在随后的《西府诗文选》B卷开设了专版“永远的朋友”,选发了对去世文友如李海岭、王真、边铭杰、庞瑞玲、成方、红柯的悼念诗文,并制作了纪念册。
接下来的一件事让西府网络文学社再唱“爱的奉献”,那就是为已故陇县女诗人小美编印诗文集《云朵依旧很美》。小美真名闫美萍,在与癌症抗争的两年间,在文友的帮助关怀下,她把写诗作文作为与顽疾抗争的武器,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诗评和随笔,部分发表在《宝鸡日报》《黄河诗刊》《中国诗歌报》等数十家报刊或微信平台。小美病故的当天,西府文学微信平台编辑苟筱霞、鲁翔立即动手,熬了几个晚上,整理编辑出小美诗文二百多篇,并印刷诗文纪念册交给小美亲属及部分文友收藏留念……
痴迷文学40年,鲁翔饱经风霜,但对于热爱文学的西府老农来说,这些艰辛无法消减他对文学的痴迷,也不能遮蔽他的良善,更阻挡不了他在文学之路上毅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