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 合
第04版:廉政广角
第05版:市场监督管理
第06版:专 题
第07版:今日高新
第08版:文 化
标题导航
|
曾经仰望秦岭的那些人(之二)
陆游:终生难忘的秦岭往事
何景明:明代才子感受太白山
岑参:在秦岭想起石鼓和隐士
李齐贤:高丽文人赞叹秦岭奇峻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李齐贤:高丽文人赞叹秦岭奇峻
本报记者张琼
元朝时,高丽文人李齐贤以公使身份,曾多次来到中国,逗留时间长达20余年。李齐贤才学颇高,在中国结交了张养浩、姚燧、阎复等许多文人学者。而且,李齐贤喜欢游历,写下多篇描绘中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诗词。其中,有一首词《水调歌头·过大散关》,描绘的正是他眼中的秦岭。
1316年,李齐贤28岁,奉命奔赴西蜀峨眉山。李齐贤由陕西入四川,过秦岭大散关,蜀道崎岖不平,旅途艰辛,但山川景色十分奇特。李齐贤沿着弯弯曲曲的山中溪流走到头,渐渐进入崇山峻岭之中,李齐贤感慨:“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这句颇有气势。李齐贤站在秦岭山中,好像连日头都显得黯淡无光,假若老虎吼叫一声,能在山谷里刮起大风。
万仞悬崖上有千年古藤,山间树木郁郁葱葱,翠绿茂盛。在秦岭山间行走,人困马乏,马儿累得汗如雨下,身后的狭窄山路千回百转,一层层仿佛云梯一样。一番艰辛跋涉之后,李齐贤终于登上山顶。山顶是什么样呢?李齐贤看到云海之下,山峰仿佛有一半落到了天外,一行大雁远远飞走,消失在视线中。从攀登山路的疲乏,到一览众山小的喜悦,李齐贤不免生发感慨。
李齐贤在秦岭山上感慨了些什么呢?“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面对大自然的磅礴与奇巧,李齐贤突然有一个想法,把男子的志向与大自然的创造力相比较,不知谁高谁低。可见,李齐贤经过重重困难险阻,登山成功后十分喜悦,豪迈之情激荡心间。李齐贤赞叹,即便是自己老了,也可以把这段经历告诉后来人,想必他们也会很惊诧。
秦岭山色让李齐贤印象深刻,他写下的《水调歌头·过大散关》气势跌宕起伏、激越豪迈。其实,李齐贤还写过一首《蜀道》,感慨蜀道奇险:“下马行难立,逢人走却回。”可见蜀道之险,难怪他要把翻越秦岭当成一件可以讲给后来人的奇事。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