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岑参:在秦岭想起石鼓和隐士
本报记者张琼
  唐时,岑参曾踏访宝鸡地区的凤翔、陇山、岐山和秦岭等多地,留下了《凤女台》《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赴北庭度陇思家》等多首诗词。其中有一首《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讲秦岭雨中的景致,悬崖、飞瀑、高岭,身处秦岭里,边塞诗人岑参思绪万千。
  岑参具体是哪一年来的秦岭,不得而知。从诗文来看,当时,岑参寻访友人却没有见到,归途中在秦岭遇雨。“诸峰皆晴翠,秦岭独不开”其他山上已经是一片翠色,唯独秦岭山上的树木还未见变绿,猜测岑参过秦岭可能是初春时节。云朵开合处,有险峻陡峭的山崖露出来,高崖上的瀑布飞流而下,在半空中留下白皑皑的身影。
  雨溅在石壁之上,激起响声,彼时的岑参北望长安,联想到了与此地有关的人和物。站在秦岭上,岑参想起的物件是出土于秦岭山下的石鼓。石鼓记录着秦人的故事,融历史知识、诗词、书法等多种文化于一体,岑参作为一位唐代文人,自然对这一古物分外关注。站在秦岭上,岑参似乎能听到石鼓的声音。想完石鼓,岑参又想到了张仲蔚。张仲蔚是晋朝隐居高士,为扶风平陵人,隐居在嵩阳蒿蓬茅庐中。此人善作文赋诗,常常居住在贫寒、人烟稀少的地方,他不求名利,闭门养性,才华颇高。这样高洁的隐士,被许多诗人推崇,李白就曾有“谁念张仲蔚,还依蒿与蓬”的诗句,比喻自己一位朋友像张仲蔚一样,是一位高傲隐士。
  岑参在秦岭山中看到这样险峻、美丽的景色,想到如此绝佳的山光水色正适合张仲蔚那样的隐居高士居住。这些诗句,流露出岑参对秦岭景色的喜爱,也体现了他的隐逸思想。岑参在出塞之前,曾有过一段嵩阳隐居读书生活,对山水自然美景有独特感悟。这首描绘秦岭的诗有隐逸情致,描绘出一个山势险峻、景色瑰丽、有文化韵味的秦岭。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