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交警之窗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我在故宫修文物》
《中国守艺人一百零八匠》
《每日漆器》
边风乡愁三十年
读书让我更快乐
早读经典更解其中意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早读经典更解其中意
◎张一纯
近年来,一部由六至十二岁小演员联袂出演的《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关于“小戏骨”能否演好“大经典”,各方人士莫衷一是。有人指出儿童不适合这种取悦大人的表演,我则不以为然,孩子们难道不应该早早接触经典、阅读经典、了解经典吗?
长期以来,人们有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孩子不该读经典。何也?答:他们太小,不懂。曾有一位作家写文章记录儿子“被迫读经典”的经过——十一岁的男孩被关在阁楼里,读着一本“看不懂,还要写笔记”的《双城记》,从开始的“他在写绕口令吗?”“糟透了”再到“有点意思”直到最后的“棒极了,狄更斯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作者在文末发出深省:“我必须改变对小孩读经典的看法了。”
孩子真的不懂经典吗?或许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孩子无法参透经典的深层内涵,但这往往会引发他们的求知欲。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儿时在私塾学习儒家经典,私塾先生只让熟读成诵并不加以讲解。某日孙中山大胆发问,私塾先生这才讲解文意,才对经典理解更深了一层。有时大人眼中的“看热闹”却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孩子读《西游记》,虽然理解不了唐僧的执着,却记住了孙悟空的正直;读《水浒传》,虽然理解不了英雄梦破灭的悲剧,却记住了好汉们惩恶扬善的义薄云天;读《红楼梦》,虽然理解不了人情冷暖,却能在心中长留宝黛初会的美好。“经典的书就是那种读过的人说‘我要再读’,而没读的人说‘我正要读’。”若干年后再读,反而有更深层次的领悟,更解其中之意。
中国语文课本大量加入古诗词,俄罗斯鼓励儿童多阅读普希金、屠格涅夫等人的著作,为的不是懂而是在积累。现在孩子们为了课业考试而将经典熟记在胸,以后定会在生活中有切身体会。若干年后回忆往事,他们会突然理解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遇到同病相怜之人,才能体会白乐天为何因“相逢何必曾相识”而青衫泪湿;久别回乡、才懂千年前先民吟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悲喜交加。阅读经典就像在空仓里积攒干柴,无火则矣,若一日火星飞入,必燃起熊熊火焰,光亮万分,直冲云天,这正是教育家们的良苦用心。
如何给孩子一个快乐高质量的童年?我说,读经典。快乐的童年不应该只是被儿童影视剧的嘻嘻哈哈充斥,要用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门,看到世间的美好,明白中华文化的伟大。早读经典,学会明辨是非善恶、学会勤学好问,受到高尚美德的熏陶,这样的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心中长存美好,才能坚守初心、一往无前。
(作者系宝鸡中学2022届21班学生)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