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要转型更要赋能
关华
  工业遗址是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更是无法复制的珍贵资源。在城市转型升级中,要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赋予工业遗址新的功能,使它不仅能“活”下来,更能“活”得好,成为市民的精神家园。
  说起工业遗址转型的典范,非北京的798莫属。它以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形态和承载的大量文化艺术内容,成为众多艺术家和游客心目中的艺术殿堂。很多地方以此为样板,利用“老瓶装新酒”的方式,把本地的老工业基地打造成千篇一律的文化创意或商业零售机构,这样的简单复制使工业遗址失去了独特文化的灵魂。因此,在工业遗址的开发利用中,应  该充分结合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交通区位等,深度挖掘老工业基地蕴含的精神内核,找准产业的着力点,让工业遗址能一头连接历史,一头伸向未来。
  我市作为老工业城市,工业遗址资源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例如:建设于抗战时期的申新纱厂、“三线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航天六院,都凝结着不同阶段的创业精神,见证着几代人的奋斗历程,已先后列入国家级工业遗址保护范围。近年来,我市对这些工业遗址在积极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让这些一度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活力,既为城市留住了历史,也成为市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基地,打造出新的文化地标。此外,一些工业遗址通过开发,延长了文化艺术产业链条,获得了造血的新功能。
  与其他文化产业不同的是,工业遗址大都设施陈旧,历史遗留问题多,开发和保护的难度更大。对它们的保护利用,将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增加活力,促进各类文化创意人才、科技创新力量的加速集聚,让产业更加根深叶茂、生机勃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