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文化
第07版:体育周刊
第08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给李滨声老师的一封信
以后换我们当家长
带着浓浓反哺情的“父母基金”
相差78岁的两位画家故事
岐山孔头村名的来历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相差78岁的两位画家故事
本报记者张琼
年初,本报“两地书”投稿箱收到一封来稿,主题是探讨绘画。书信原件时间为2019年8月,是当时94岁高龄的我国著名漫画家李滨声与16岁漫画作者李佳哲的往来书信。相差78岁的两个画家,通过书信,一个请教,一个指点,文化味儿浓郁。
李滨声是中国漫画奖项“金猴奖”得主,被誉为“讽刺漫画”的开先河者,为《北京日报》高级编辑、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创作了《喧宾夺主》《迎客松》等一批优秀画作。
李佳哲是本报一位年轻的热心读者,也是西安市第三十中学的学生,擅长曲艺、漫画,其画作在《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等报刊发表,出版中意双语漫画绘本《花木兰》,获首届全国青少年曲艺邀请赛一等奖、“回澜杯”全国第九届中小学生漫画大赛一等奖。
去年,李佳哲抱着向前辈请教的初衷,给李滨声写了一封信,并随信寄去了部分作品,希望获得一些艺术指教。信件寄出后不久,李滨声就给李佳哲手写了一封回信。收到回信,李佳哲心情激动,展信来读,李滨声有夸赞也有中肯指导,他信里写:“你方16岁就做出壮举:把‘木兰从军’故事介绍到外国,更大意义推广了中国话、中国文化。”同时,他对李佳哲“西京小吃”等画作提出建议,譬如拉面可夸张碗大,凉皮等加重红色以示辣等。
李滨声叮嘱李佳哲多观察:“观察最重要。可多看并去发现可取不可取的,然后再画,不一定全似方好。”此外,随信寄给李佳哲一本《李滨声画集·京剧卷》,这本书市面上少见,自己也仅存一本,将此本书送给李佳哲,可见珍重。
拿着前辈的信和作品,李佳哲心头暖流涌动,艺术是无声的语言,将两个不同城市、不同年龄的人连接起来。李佳哲说:“受到前辈的鼓励和指教,我要更加努力,才不辜负期待。”抗“疫”期间,李佳哲创作了一批歌颂援鄂医护人员的画作。
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传承与创新,我国艺术的接力棒,正是在李滨声等老前辈不吝赐教、李佳哲等青少年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中代代传递的。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