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凤鸣驿记》新解
◎孟建国

  苏轼考中进士后,二十四岁初仕凤翔府,任职签书判官,相当于现在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在任短短三年,写了一百六十多篇佳作,可谓“三载判凤郡,下笔如有神”。其中最有名的当数“三记一论”:《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和《思治论》。“一论”是阐述其治国经世方略的试帖式政论,洋洋洒洒,尽显其家国胸怀、理政韬略。“三记”是三篇记事体散文,分别叙述在凤翔经历的三件事情,以事论理,情趣盎然。三篇散文中,《喜雨亭记》叙述久旱逢雨官民同乐的情景,体现了苏公的人民观、民本观。文章短小精悍,明白晓畅,最为人称道。《凌虚台记》系为凤翔太守陈公所建之高台落成而撰,在记述修台之缘由、台之雄伟高大的同时,引申论述了历史上宫殿宏筑由盛而衰以至湮灭的例子,阐发了事久必衰的盛衰规律,体现了苏公的历史观、兴废观;表露出其初入官场年少气盛、锋芒毕露的青春意气。《凤鸣驿记》记述的是一座驿站馆舍修缮翻新之事。说他前些年到凤翔,准备下榻凤鸣驿,无奈馆舍简陋脏乱,无法入住,只好改住在旅馆里。这次到凤翔任职一看,这个驿站面貌一新,整洁清爽,不复当初模样;找人一问,才知是太守宋公到任一个多月就组织修缮,五十多天完工,用了三万多个工、二十一万多材料,却没有惊动当地的百姓。
  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以“三记”所述三件事而言,其重要性显然低于前两者;以文章的情韵华美而言,亦稍逊于前两篇。我反复比较阅读,感觉其实不然。《凤鸣驿记》所述事虽小,成文虽朴实无华,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给人的启示却深,丝毫不亚于前两篇。其一,驿站修缮处理事小,当事者为与不为、躁静勤惰事大;其二,以小事见大事,以修驿论古今、观世人当不为小;其三,由事及理,寓意深刻,警句发人。文章明确体现了苏公的治事观、人生观。这种治事观、人生观,全面地反映在苏公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成就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苏公在文章中写道:“古之君子,不择居而安。安则乐,乐则喜从事,使人而皆喜从事,则天下何足治欤?”这本来是很平常的道理,却往往被人忽视,更妙的是接下来的数句:“后之君子,常有所不屑。苟有所不屑,使之居于其所不屑则躁,否则惰。躁则妄,惰则废。既妄且废,则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出于此,而不足怪。”这段话译成现在的话,是说古代的君子能够随处安居,安居就心中快乐,快乐就乐意干实事。如果人人都乐于勤于干实事,那天下还何愁治理不好?后世的君子,常常认为身边之事不值得去做,如果让他处在做自己轻视的事的位置上,就会浮躁焦急,要不就懒惰不为。焦躁就胡作非为,懒惰就因循苟世。既胡作非为,又因循苟世,天下难于治理常常就是由于这种原因,也就不值得奇怪了。这段话,说透了社会尤其是官场做事与不做事的缘由和结果,如此深刻精妙,振聋发聩。苏公真不愧千古人杰、旷世人才,由一件小事着眼,引出知人论世、天下治与不治的大道理来。千载之下读之,犹如其在给当代社会官场上课,既是哲理,又是政治,更是人生。其给人启迪甚多:天下大事,必从小事做起,世间至理,必寓于常事。未有小事做不好而能成大事者,亦未有悖于常理而合于至理者。躁与惰为人生与官场之大忌,欲作君子与好官的人们当切记。如此等等,借用一句当下流行话语:正能量满满啊!尤其“躁则妄,惰则废”诚乃千古警句格言,可以为官员座右铭,亦可以作人生启示录。
  文章中还有一段话亦给人深刻启示:“尝食刍豢者,难于食菜;尝衣锦者,难于衣布;尝为其大者,不屑为其小,此天下之通患也。”这段话是说:经常吃肉食的人吃蔬菜很难,经常穿绸缎的人穿粗布很难,做大事的人往往不屑于做小事,这是人们的通病。这段话也是从太守修缮驿站的事情,阐述大事与小事的辩证关系、难与易的人生哲理。犹如普通人所说:由俭入奢易,从奢返俭难;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庭不扫,何以扫天下。人人都这样做了,还愁天下治理不好吗?读到这里,苏公浓郁深厚的家国天下情怀、澄澈明净的人生态度、岂弟君子的旷世形象,明明白白地映现在了我们面前。
  如此说来,《凤鸣驿记》与《喜雨亭记》《凌虚台记》三篇散文,可谓无分伯仲,各具风釆、各有千秋,皆为千古名篇,可诵读可传扬者也。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