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高考生请注意——
强基计划闪亮登场
  1月15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消息: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强基计划正式闪亮登场。那么,强基计划给我市中小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启示一高考升学没有“捷径”
  在高校自主招生时代,竞赛证书、文艺特长、体育特长等可以给考生增加进入高校特别是名校的资本。为此,不少学生和家长便将其当作高考的“捷径”。那么,在强基计划时代,竞赛、特长等还是考生高考升学的“捷径”吗?
  “以后的升学凭的是真才实学,竞赛、特长不再是‘捷径’。”这是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从强基计划中读出的启示。他说,如今一些家长违背教育规律,不顾自家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强迫孩子参加各类竞赛,学习各种才艺。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其实是在扼杀孩子学习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不信,你瞧,此次出台的强基计划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取消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面对新变化,学生和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建议,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天性、学习情况、意愿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参加竞赛或培训。孩子如果适合竞赛或者有志于学习特长,家长可以根据自家情况选择是否支持孩子的选择;孩子如果不适合竞赛,或者不喜欢学习特长,家长千万不要逼迫孩子参加竞赛或者学才艺。
  启示二基础学科才是“热门”
  人工智能、金融……近年来,每逢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不少考生总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但此次出台的强基计划却传递了一个新理念:这些只是“热门”一时的专业,真正长久“热门”的专业其实是基础学科。
  此次强基计划推出的专业就是明证。研究此次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不难发现,强基计划没有选人工智能、金融等“热门”专业,而是选择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等基础专业。
  宝鸡市考试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解释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19年接受央视采访时,曾多次提到数学的重要性,甚至说华为的关键性技术突破全靠数学家。任正非还强调,华为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此次强基计划又从国家战略层面肯定了基础专业。因此,该工作人员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要只关注一时“热门”的专业,也可以看一看真正的“热门”——基础专业。
  启示三综合素质越来越被重视
  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的评价。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这是强基计划提出的明确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计入成绩,这是一个风向标,这说明综合素质将越来越受重视。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在如今的中小学校,综合素质的尴尬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综合素质不计入成绩。此次推出的强基计划明确将综合成绩计入成绩,这其实是给了我市中小学生及家长一个明确的信号——综合素质将越来越被重视,而且随着强基计划的实施,再加之新高考改革来临,必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届时综合素质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面对新趋势,学生应该如何提升综合素质呢?市教育局的做法是以“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为重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审美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政策背景
  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等。为此,教育部制定出台《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招生定位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高校范围
  起步阶段,强基计划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
  偏才怪才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录取。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招生程序
  3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招生简章;4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网上报名;6月,考生参加统一高考;6月25日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6月26日前,高校确定入围学校考核名单;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7月5日前,高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折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试点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