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钢管研发人员进行化学分析 西凤酒灌装线孙海摄 宝石机械生产车间赵彬瑞摄 本报记者魏薇
宝鸡是西部工业重镇,近年来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积极向内挖掘释放企业创新潜能,向外“合纵连横”搭建各类创新平台,对接适宜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资源,形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池活水”。截至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58.8%。
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
让科技成果不再束之高阁,需要有富含创新因子的多样化生态环境。宝鸡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拥有石油装备、钛及钛合金、汽车制造等产业集群,且毗邻科研资源丰富的西安,对接全国上百家科研院所,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适生区”。
要取得创新成果,不能急功近利,只有释放活力,才能充分挖掘创新主体的潜力。近年来,宝鸡更加注重对创新过程的引领,相继出台了《宝鸡市鼓励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若干措施》《宝鸡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等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设立宝鸡市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建立研发平台、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
作为老工业基地,宝鸡国有企业比重大,优势技术沉淀多,是成果转化的“富矿带”。宝鸡支持这些企业聚焦关键技术,实施国家、全省重大科技项目,每年设立5000万元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关键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等活动。政府层面的引导和认可是风向标,给了企业动力。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为打破美国在连续油管领域的技术封锁,从2006年起组建科研团队,在毫无标准和经验借鉴、产业上下游支撑几乎处于空白的情况下,走上一条艰难的自主研发之路。2009年产品正式投放市场,从最初年销售量150吨到现在的7000多吨,宝鸡钢管公司的连续油管占据了国内市场85%的份额,改变了国内油气用户对进口连续油管“用不起、不敢用”的现状。
据了解,宝鸡近年来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在重点领域的突破,抓好人才集聚、服务和激励,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导”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力。
大企业是宝鸡创新的中坚力量,小企业也在这场创新的洪流中不断激荡跳跃的浪花。宝鸡市新福泉机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原来是生产人字形齿轮的,从2011年开始,企业与西安交大材料学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瞄准如何把钛棒加工成球形钛粉。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实验,去年,该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套高纯度、高效率、小粒径球形钛粉制备系统,这种特殊粉末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宝鸡泰华磁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不断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产业报国的实践中贡献了泰华人的力量。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核电领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燃料装卸与贮存系统输送转换设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陕西长美科技公司利用研究中心,多年来在高分子材料减振降噪、新型绝缘材料防护及非金属复合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生产的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系列产品,占据国内市场60%的份额。
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2户,国家、省、市级创新型企业43户,民营科技企业205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53.6%,产业转型升级拉动效果明显。
从单点辐射到城市联动
拥有诸多“国字号”企业的宝鸡,在经济全球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始终追求创新的引领力,以“内引外联”、协同创新为抓手,在各细分领域历练核心技术,创新从“单点辐射”到“城市联动”,成果转化渐入佳境。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国家油气钻井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不断加大与中国石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机构的合作力度,使公司率先在国内开展管柱自动化装备研发项目,今年他们新开发的“折臂式”钻机首秀科威特,这套钻机井架能在高空90°旋转,实现部件的快速搬家。据悉,该公司每年实现三四十项新产品新技术的产业化,今年前11个月,公司新产品创收11.3亿元。
作为我国凤香型白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代表,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提升生产能力,今年与西安理工大学开展“智能翻曲与AGV搬运机器人”项目的研发合作。目前,该项目的技术方案已完成,进入机械制造和组装阶段。
只有海纳百川,实现城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高频互动,才能促进成果转化,产生澎湃动力。宝鸡积极与中科院、高校、院所对接,引智库,引研发中心,建孵化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建博士后工作站;吸引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清华同方现代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和华控创新现代中药研究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鸡分院等落地,用智力辐射和能力输出,带动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创新发展。
到目前为止,宝鸡组建了160个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依托平台累计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32个。2019年,技术合同登记额达到31.3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了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