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政法专刊
第04版:教育周刊
第05版:农业专刊
第06版:副刊
第07版: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领新证时一次备案
被害人生活困难检察官帮忙申请司法救助
模拟法庭进校园
吸毒又贩毒两毒友被判刑
渭滨区一恶势力集团犯罪案件公开宣判
118个乱点乱象全部查结
前期摸排问题线索清零
确保双节安全稳定
2000元借款咋变成了40万元?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2000元借款咋变成了40万元?
检察官支招教你远离“套路贷”
张敏涛
市民赵某急需用钱,不慎落入“套路贷”陷阱后,2000元贷款短短数周变成了40万元。近日,渭滨公安及时介入,远赴多地打掉一利用“套路贷”骗取钱财的犯罪团伙,帮赵某挽回了损失。
案件回放
今年初,市民赵某急需用钱,便在某贷款APP上申请了2000元贷款,还款期限为1年。拿到钱后,赵某发现,实际到账只有1600元。剩下400元去了哪里?客服解释,400元是利息,已经提前被扣除,这叫“砍头息”。就在赵某还在为此事耿耿于怀时,更令他愤怒的事情发生了,短短几天后,他便收到APP催还款的信息。原来,赵某申请贷款成功后,这款APP就将赵某的还款期限改成了7-14天。
十多天时间,赵某怎么可能筹齐还款?正当他着急时,一位自称该APP客服的人打来电话,推荐赵某下载另外一款贷款APP,可以从这个新的APP上贷款,用来偿还上一个APP的欠款。无奈之下,赵某接受了这个建议。从此,噩梦开始了。第二款APP重复了第一款贷款APP的流程,赵某不得不下载第三个贷款APP,试图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赵某的手机里竟然下载了100多个类似的APP。等到赵某醒悟时,起初的2000元欠款连本带息,已经变成了40万元。
这时,赵某才想起了报警。受理该案后,渭滨区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及时介入,在外地查获这个利用“套路贷”骗取钱财的犯罪团伙。
检察官说法
渭滨区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该案是一起典型的“套路贷”,其并不是法律上的新罪名,而是多种犯罪的集合体。首先,“套路贷”的实施者涉嫌诈骗,《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次,如果实施“套路贷”的犯罪分子用所谓“借条”或其他“借款证据”,到法院起诉受害人,还可能涉嫌虚假诉讼罪,视情节,将被处七年以下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另外,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实施“套路贷”犯罪过程中,采用暴力、胁迫、威胁、绑架等手段强行索要“债务”,将有可能同时构成诈骗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绑架罪等。
检察官提醒
近年来,社会上不断出现披着民间借贷外衣,通过“虚增债务”“伪造证据”“恶意制造违约”“收取高额费用”等方式非法侵占财物的“套路贷”诈骗等新型犯罪。面对“套路贷”,市民要加强识别能力,如果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此外,市民如果有资金需求,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在签订借款合同时,不要随意签下高于实际借款金额的合同,自己也要保留一份合同,以防对方涂抹修改。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家庭详细地址等,不要轻易透露给陌生人。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