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在城镇,人们对物业服务并不陌生,然而你知道农村现在也有物业服务了吗?这是我市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事物。陇县更是在落实我市决策部署中创新举措,其现代化的农村物业管理模式大放异彩——
农村物业管理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韩正强杨曙斌




    
   
  7392名管护人员上岗农村物业服务网络初具雏形
  近日,记者在陇县东风镇下凉泉村看到,这里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有了物业服务人员后,这个村变得越来越漂亮。记者在该村发现,不仅村上的通村公路、小型水利设施、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卫生室、公厕有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在村幸福院里,还有专人为老人提供服务。据了解,这些在村里专门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员都是下凉泉村的物业人员,共有18人,其中15人是贫困户,王元元便是其中一位。王元元现在是下凉泉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的图书管理员和信息管理员。她说,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还是给乡亲们提供服务,这份工作她干起来带劲。
  陇县城关镇副镇长王建华告诉记者,县上的现代化农村物业管理模式起源于城关镇堎底下村,该村于2018年在我市“1+7”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村委会将管理权交给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再成立管理站进行管理,村民称之为农村物业管理。这种模式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以前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而且精减了管理人员,落实了责任,现在村上的公路、公厕等公共区域卫生比以前干净了。
  王明仓原来是堎底下村的贫困户,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成立后,他负责清扫村子道路,以及管理几座公厕。他高兴地说:“虽然工作量大了,但是收入也翻了番,干得好还有绩效工资和奖金,我的劲头更足了。”
  渭滨区石鼓镇王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文说,他们从去年就成立了管理站,并积极吸纳贫困户上岗,村里的七大类公共基础设施都有专人管护。据了解,在全市范围内,各县区都已积极行动起来,目前已整合选聘7392名管护人员,覆盖行政村的物业服务网络已经初具雏形。
  多方提供资金陇县模式在全市推广
  只有解决了资金问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模式才能够顺利运行。
  记者了解到,在下凉泉村,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的资金主要由村上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提供,去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收入25万余元,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村上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就有三个大手笔——投资288万元,建成了300亩黄桃草莓园,投资近300万元建成了社区工厂,还修复了村里三个荒废的鱼池。“现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产业涵盖8大块,我们有信心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收入实现大幅增长。”该村党支部书记葛建军说。
  陇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小龙说,自去年以来,县上按照“上级部门争取一点、市县财政补助一点、镇村筹措一点、部门整合一点”的方式,为农村物业的运行提供资金支持,今年县上的配套资金就达227万元。
  而在堎底下村,用于保障农村物业运行的资金除“四个一点”外,还有社会募集这一渠道,2019年该村已筹集2万余元,经费更加有保障。
  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在向各县区推广陇县的创新模式,市县每年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在全市所有镇街、行政村设立管理所(站),7392名管护人员中贫困人口达到4591人,其中90%以上的贫困人口已实现稳定就业脱贫。
  填补管理空白在探索中助力乡村振兴
  “陇县的这一管护模式,不仅受到省上主要领导的肯定,要求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推广,而且受到中央媒体关注,相继有来自商洛市镇安县、咸阳市永寿县等不少县区的同志前来学习取经。”李小龙说,将来他们要继续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村上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自身“造血”功能,让这一管理模式长久运行。
  在葛建军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张发展规划图。“随着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对村子以后的发展也充满了期待。”葛建军说,现在公共基础设施有专人管,不仅提升了管护水平,还为村“两委”腾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强村兴村。农村物业管理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好,以后村上的管理站还要设置水工、电工,专门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难事和烦心事,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记者了解到,麟游县为了更好落实这一现代化的农村物业管理模式,通过召开流动现场会的方式,对各村的做法及成效进行“亮晒比评”,促进各村的管护能力不断提升。麟游县两亭镇居民金师傅说:“去年起村上实行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办法后,我们明显感觉到村容村貌的改善,幸福感更强了。”
  市住建局物业市场监管科科长杨宏伟表示,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好,不仅是当前的需要,也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目前在我市广大农村普及的物业管理模式,尽管还处在探索阶段,但通过村级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填补了政府部门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声音
物业服务进村是发展的需要
韩正强

  引入城市小区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农村推行物业化服务,是乡村治理的一种新模式。
  长期以来,农村一些地区给人留下了“脏乱差”的印象。近年来,我市各县区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但还存在紧一阵松一阵的现象。同时,随着大量农村年轻人外出,留守的老人需要各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在农村推行物业化服务很有必要。
  新鲜过后,我们在把这种好事办好的同时,还需要在长效性上下功夫。从外地推行农村物业服务的情况来看,最大的制约还是资金问题。笔者以为,物业服务进村必须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为农村物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在公益化的基础上,也可适度市场化,只有不亏损,才能长久为广大村民服务下去。另外,农村住户水、电方面需要维修,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不可或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吸引有技术的人员回村服务,也是农村物业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农村物业服务发展中,应主动回应群众这方面的需求,有意识地把回乡的技术人员纳入农村物业管理工作中,管理和服务采取更灵活的方式,争取让群众的日常服务需求不出村就能解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