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装待发的“村村通”客车 刘高路拓宽改造施工中 11月10日一大早,渭滨区高家镇卒落村村民强金绪来到村委会门口,没几分钟,预约的客运车便到了。强金绪坐上车,半个多小时后就抵达市区火车站广场。“有了预约车,出门办事真方便。”强金绪口中的预约车,正是渭滨区的“村村通”客运车。
9月20日,渭滨区举行了“村村通客车”启动仪式。10月15日,13条“村村通”线路全面启动运营,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惠及14个行政村近2万名常住群众。至此,渭滨区4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客运“村村通”。
行政村客运车实现“村村通”
11月10日,在渭滨区石鼓镇龙山河村,一辆14座的小巴车驶进村子,停在村委会门前。崭新的空调小巴,外观漂亮,车厢整洁,座椅舒适,从车上下来的村民们脸上挂着笑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组村民朱存荣手里拎着从市区买的生活用品,高兴地朝家里走去。70岁的朱存荣是村上的贫困户,年龄大了,身体时常不舒服,儿媳妇腿脚也有问题,一家人经常需要到市区看病。之前村上没有通客运车,他们大多时候只能步行到市区再乘车。因为腿脚不便,3公里多的路程,要走1个多小时。因此,每次去市区看病,乘车难成为一家人的烦心事。
10月15日,渭滨区“村村通”客运车开到了家门口,只花2元钱就能坐到市区,一下子解决了朱存荣的出行难问题。老人特别高兴,为了庆祝这个大喜事,特意买了一条被面和一串鞭炮,找到村干部准备拦住客运车披红放炮好好庆祝一番。因为燃放鞭炮污染环境,在村干部的劝阻下,老人才不情愿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同样因为有车坐而开心不已的还有卒落村的群众。卒落村位于我市西山地区,距离市区30多公里,是渭滨区最偏远的一个村子。离市区远,加之群众出行需求不集中,虽然水泥路2009年就修到了家门口,却一直因成本太高无法开通客运线路。村民去市区办事,要么花高价租车,要么穿过5个铁路隧道,步行1个多小时到高家镇胡家山村乘车。根据村子的实际情况,渭滨区为村民开通了“预约车”。群众只要打个电话,预约车就会上门来接,非常方便。
近年来,渭滨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区所有农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组组连。但由于辖区山川塬并存的地域特点,仍有14个行政村未通客车。今年,渭滨区下定决心彻底解决农村群众客运出行这个老大难问题,区上积极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按照“企业运营、应通尽通、灵活多样、统筹物流、财政补贴”的方式,委托宝运集团新购置10辆客车,企业自行配置预约车3辆,开通13条村村通运营线路,解决了最后14个行政村的客运出行问题。至此,全区4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客运通车,最大限度满足了农村群众出行的需求,让城乡公路“毛细血管”更通畅。
财政补贴实现“长久通”
如今,每天往返于市区和各个村庄之间的“村村通”客车,成为渭滨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
“客运车通到了家门口,大家都很开心,但是能不能长久,我们还是有点担心。”提到“村村通”客车,村民们喜笑颜开,但不少人心里仍在打鼓。
村民们的顾虑不无道理。因为各个村子比较分散,加之每天早晚出行群众较多,一些山区线路偏僻、人少,一天也拉不了几个人,跑一趟的利润还不够油钱,导致客运车运营成本较高,很难赢利。一般城乡班车完全市场化运营的路子显然走不通。那么,如何确保客车“村村通”,而且“长久通”呢?
渭滨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他们联合运输企业多次考察调研,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了“企业运营、财政补贴”的方式。据介绍,在购置车辆时,政府给予车辆总费用30%的补贴。每年,政府再拿出114万元,作为企业的运营补贴。同时,制定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贴的重要依据,既防止了单纯由政府包揽,财政补贴不起,又杜绝了完全市场运营,企业亏损不起的情况发生,确保“村村通”客车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常态化。
宝运集团副总经理崔卫红介绍,这些客车都安装了GPS,用以收集统计车辆日常运行轨迹、运行频次,作为单车考核和补贴发放依据。因此,即使是空车运行,司机也会按照约定的班次发车,不会不发或者漏发。
完善基础保障实现“安全通”
因为经济实惠、方便舒适,“村村通”客车很快成为中老年人、学生出行的首选。除了想尽办法提供优质的客运服务外,群众出行安全也成为渭滨区交通部门最操心的事。
11月7日,记者在刘高路龙山河村段看到,拉土车来来往往,数十名工人冒着严寒正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刘高路建设时间较早,一些路段变成了“搓板路”;开通客运车后,为了保障行车安全,渭滨区交通运输局决定对破损路面进行修整,并拓宽路面、安装防护栏。
记者从渭滨区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为确保乡村道路的行车安全,区上筹资1500万元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计划在农村公路安装防护栏300公里,目前已完成60多公里。同时,修建排水渠170公里、维修路面1171平方米,清理塌方路面2151立方米,维修水毁路段27公里,绿化农村公路31条180公里,栽植、补植各类苗木19万余株。
此外,渭滨区高度重视道路养护,区上配套100.6万元,完善公路养护体制,区公路管理站的养护队伍由2支扩展到4支,人员增加了一倍。同时足额配套到位养护工程资金,确保辖区公路“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据悉,渭滨区县、镇、村公路养护评定数值均高于省、市局下达的专业标准。随着农村公路附属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消除,农村公路“畅、洁、绿、美、安”特点突出,为群众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