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章修复的西周青铜器 簋 罗西章,1937年生,陕西扶风人。周原博物馆原馆长。从事文物考古工作近40年,参加了周原遗址、北吕周人墓地等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征集和甄别各类珍贵文物15000余件,其中簋、中颜纸、阳燧等堪称国宝。修复了各类文物1000余件,特别是簋的修复,被业界称誉“为陕西文物界立下了奇功”。1992年被宝鸡市评为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998年获国家文物局“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奖”。
1954年,罗西章从凤翔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扶风县午井小学任教。1961年,罗西章被调至扶风县文化馆,主要分管文化宣传兼文物工作。1984年,他被分配到扶风县博物馆任馆长。1987年,扶风、岐山两县的文管机构撤销合并,成立宝鸡市周原博物馆筹建处;次年,周原博物馆成立,他任馆长直到1999年退休。
罗西章从事考古工作近40年,足迹遍布周原。农村平整土地、修水渠、修公路的现场,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全县大大小小的废品收购站,他也经常光顾。从废品收购站中,他不仅收集到300多面铜镜,还整理出100多本(部)古籍线装书。
罗西章还有一项绝活,就是文物修复。他修复的文物,从种类看,有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国宝簋的修复。这件体量巨大的青铜簋,出土时是大大小小百余块严重变形的残片,修复难度极大。他和扶风县城关农具修配厂师傅李义民,花了20多天时间将其修复完好。著名考古专家韩伟曾著文称赞簋的修复“为陕西文物界立下了奇功”。
在考古研究方面,罗西章也颇有建树。1978年,他发现和确认的扶风中颜村出土的西汉麻纸,比史料记载的蔡伦造纸还要早100多年,经学界讨论并认可,此纸被命名为“中颜纸”。1995年,他确认和证实了西周铜制取火工具——阳燧,这一发现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人民日报》刊发题为《周原挖出个“太阳”——西周阳燧发现纪实》的文章,称“此器在科技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世界奇迹”“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中央电视台还拍摄了专题片,在《东方时空》等栏目多次播放。此外,罗西章还确认了西周砍杀兵器——“我”,并为此写了题为《“我”字浅识》的论文,著名金文专家陈邦怀教授看到后,欣然提笔写道:“我为兵器,前人虽已言之,而今用实物证明之者,乃吾老友西章也。”
说起来,罗西章并没有接受过文物考古方面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完全是出于责任、热情、爱好和执着,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为一位文物考古专家。爱学习,肯钻研,不懂就问,他说,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罗西章不仅是文物考古工作者,更是文物政策宣传员、文物知识普及员。他在扶风县博物馆举办的“扶风历史文物展”,所展文物精美,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他在周原博物馆举办的“西周酒文化和当今宝鸡名酒展”,通过展出西周酿酒、盛酒、温酒、饮酒所用的青铜酒器,以及与饮酒有关的青铜礼器乐器等,使群众对西周历史文化有了更直观、更真切的了解。陕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长陈全方曾著文称“罗西章同志在陈列上所取得的成就,正是他多年来研究成果的体现……反映了他独特的陈列见解”。
罗西章非常重视文物安全工作,尤其是文物防火防盗工作。他经常检查电线是否老化、有无短路现象,每天晚上都要检查值班人员是否在岗,有无睡觉的。他在周原工作期间,节假日都在单位值班,以确保安全。在他工作期间,周原博物馆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罗西章还特别重视文物事业和旅游产业结合发展。1989年至1990年,他先后被县、市、省旅游部门授予“旅游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外事旅游先进个人”等称号。1992年,国家旅游局和中国财贸工会为他颁发“全国旅游行业先进工作者”奖状。
退休后,罗西章还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并向大会提交论文。其中《汉代外文铅饼的再认识——兼论白金三品》一文曾在全国西汉白金三品学术讨论会上作学术交流,引起强烈反响。
近年来,由于年事渐高,罗西章已很少写文章,但仍每日坚持练习书法。他用篆书书写的《千字文》等作品,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深受书法界人士的好评,国家图书馆等单位都收藏了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