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西秦视点
第04版:专版
第05版:副刊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标题导航
|
老师,您辛苦啦!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迟暮落霞尚瑰丽
曹老师的照妖镜
师恩难忘
海峡两岸,地久天长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迟暮落霞尚瑰丽
◎赵洁
“教育要给学生生命打上一层亮丽的底色,注入积极向上的力量,使学生始终生活在希望之中……”偌大的报告大厅里,老人温厚慈和的声音之外,只有笔尖在纸页上沙沙作响,此外便是一片肃静。眼睛余光扫视一圈,我发现每个人都正襟危坐、凝神聆听,眉眼里满是尊崇与敬重。除了近几年新入职的,在座的许多人,譬如我,对这位八十三岁的老人——李俊英老师,在宝鸡教育战线奋战了数十年的老前辈,有着许多美好的记忆与感念,他的教育思想曾经擦亮了无数人心头的迷惘与困惑,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后继者前进的方向。
老人是睿智的,更是温厚的,操一口纯正的陕西方言,宛若拉家常般徐徐展开,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亦没有晦涩难懂的高调,让人不经意间就沉浸在他的教育理念与人生境界中。坐在三米之外,我一次次惊叹于李老师的博闻强识、缜密思维。已是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不借助片纸讲稿,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言辞恳切、字字珠玑、旁征博引,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扎实丰富的学识素养,在我心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风暴。几乎是下意识的,脑海里浮现出二十多年前与李老师初见的一幕来……
1996年初秋,我师范毕业分配到市郊的一所偏远村小,按照渭滨区文教局安排,由区教师进修学校统一组织,对每年新入职的教师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培训开始的第一个周六,我特意起个大早,天蒙蒙亮就骑上自行车赶路。因为夜里刚下过一场秋雨,路面湿滑,行路很是艰难,好不容易赶到进校所在地——清姜中学校园时,还是迟到了二十多分钟。鼓足勇气推开教室门,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扫向我,心里便愈发慌乱了,不料对方微微一笑,说:“快下去吧!”我没敢仔细打量老师,只觉得其容颜慈和,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温暖。
后来才知晓原来他就是李俊英老师,刚刚从渭滨中学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时任渭滨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是我们新教师培训班一位举足轻重的讲师。在一次课间交流,知道我原来就是第一天迟到者时,李老师笑着说:“我就看那天你裤腿都是湿的,想着应该赶远路了。你的学校我知道,是很偏远,条件也比较艰苦,但很能锻炼人,是1994年建成的一所农村示范小学。你们的谢校长非常优秀,在他的带领下好好干,你会成长为一名好教师的!”那天,他对我讲了很多很多,朴素的语言和诚挚的企盼,让我深深地触摸到一位老前辈对教育的赤子情怀。
二十多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你会成长为一名好教师的”,这句话总是不经意间在我耳畔响起,帮我拂去前行路上的失意与彷徨,激励我向前迈进。李老师自1999年退休后,又被区文教局返聘为专职教研员,发挥余热三年多;2003年彻底退休后,又担任区关工委顾问、市关工委关爱讲学团副团长和市老科协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他无数次深入市局机关、学校,为校长、教师、家长以及中小学生作专题讲座数百次,听众上万人。尤其是李老师外出作报告很少接受公派车接送,八十岁高龄依然坚持乘公交出行,也总是千方百计地拒绝各类讲座的报酬,如此高风亮节实在与当今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高调拿派形成鲜明比照,令人感慨万分。
夕阳的余晖斜射进玻璃窗,光影斑驳中,忽然想起李老师退休后曾写过的一首自励诗:“迟暮落霞尚瑰丽,桑榆晚景应奋蹄。喜得夕阳无限好,发挥余热情更急。”静静地,凝望着李老师慈和的面容,我唯有在心里一遍遍地祈盼,愿时光能走得再慢一些,让这位德高望重的师长,能一直陪伴着我们在这条教育路上更稳健地走下去。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