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体育周刊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专版
第08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冒充教授电信诈骗团伙栽了
23人涉黑案件开庭审理
文艺演出宣传扫黑除恶
加大治理力度压实主体责任
终本案件不沉睡执行到底解民愁
一次特殊的户籍办理
护航民企发展成效明显
送达小分队走街串巷忙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冒充教授电信诈骗团伙栽了
检察官提醒:电话推销保健品、药品要警惕
本报讯冒充健康管理中心顾问和教授,以问诊、看病等方式与被害人进行交流,再筛选有意向的客户,由幕后人员通过电话诱骗被害人购买产品进行诈骗。近日,岐山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伍某等29人电信诈骗团伙提起公诉。
2017年11月10日,岐山县公安局接到群众张某报警,一名自称是北京某健康管理中心“知名教授”的人通过电话向他推销保健品,张某花了15万余元购买其所推销的保健品,服用后没有任何效果,怀疑自己上当就报警了。据了解,该案被告人伍某先后租用广州市白云区多处写字楼,以注册的科技公司和贸易公司为幌子,招聘周某、朱某等人从事电信诈骗活动,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在该集团犯罪中,伍某为公司负责人提供所有被害人详细资料,周某为公司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并把伍某提供的被害人信息通过电脑系统推送给朱某、蒋某等六个小组组长,再由组长将被害人信息分配给各组组员进行挑选,然后冒充顾问和教授进行“铺单”“下单”,诱骗被害人购买公司产品。“下单”成功后,由某快递公司快递员向被害人发货。
该案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被告人人数29人,作案951起,涉案金额高达545万元,已查明的被害人302人,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扰乱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社会影响较大,群众关注度高。在此,检察官提醒广大群众要增强防范意识,对推销保健品、药品的行为提高警惕,切莫轻信他人,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白杨)
编后语
冒充专家教授给人
看病,再通过电话骗人买
“药”,这种骗人的伎俩早
就不新鲜了。然而,为什么骗子屡屡能得手,还会有人不断上当呢?一方面是骗子狡猾,另一方面是受害者自身防范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造成的。现实中,一些患者病急乱投医,总想找“灵丹妙药”根除,骗子披着“医学专家”的外衣进行电信诈骗,就是瞄准这种心理。事实上,现在的医疗水平已非常高,各种保障也很完善,生病了到医院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而有些病,从医学上讲也是无法逆转的,如果谁说他能攻克医疗机构都解决不了的顽疾,那么你就要当心了。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