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送教上门给重度残疾儿童特别的爱
■本报记者王怀宇
    孟根伍真心送教赢得家长理解

    刘云亮送教四年从未间断

    刘建生与孩子建立深厚友谊

    冉晓英耐心指导孩子训练

  “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这是美国优秀教师贝特西·罗杰斯的名言。我市有一群教师以送教上门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意义。他们让重度残疾儿童享受特别的爱、圆了上学梦的同时,给其家庭也带来别样的温暖。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力特殊教育事业,全市已有300多位默默无闻的送教老师,把梦想的种子撒进160多名重度残疾休养在家的孩子心田。在日前开展的宝鸡市最美送教教师评选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感动人心的送教故事。
  让孩子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彩虹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绽放着不同色彩!”这是渭滨区新民路小学教师冉晓英想对每一位特殊孩子说的话。从事送教上门一年半多的时间,她更加理解了“教育”二字的深刻含义。
  2018年初的一天,在凛冽的寒风中,冉晓英第一次踏进智障儿童小陈的家,这个家位于秦岭脚下的渭滨区石鼓镇陈家堡村。眼前的情景,让她惊呆:家门前尽是杂草垃圾,穿过的鞋胡乱丢在门口,炕上堆着旧衣服旧被褥。小陈独自在院子里玩耍,瘦瘦的身体穿着脏衣服,冉老师叫小陈的名字,孩子根本不理会。
  为了接近小陈,冉老师使尽了招数,宁静的小山村回荡着她不知疲倦的声音。第二次去小陈家,冉老师是在一处山坡的草丛里找到了小陈,这次冉老师发现小陈在动手操作方面有很大兴趣,于是拿出专用教具,一遍一遍地进行强化训练。从那时起,小陈开始认可眼前这位老师,几次送教上门过后,小陈一看见冉老师,便满心欢喜地上前迎接。小陈的父母看着孩子在进步,心里分外高兴,把屋里屋外也开始收拾得整洁了。冉老师说:“我给小陈的教学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孩子很感兴趣,我要让他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让迟开的花朵同样美丽。凤翔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建生对送教上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信念。他说,送教上门,就是要把党和政府的关爱,传递到每一个因重度残疾无法上学的孩子家里,同时也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不管多苦多累,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刘建生每次送教上门,孩子都早早期待着;每次送教结束,孩子都对他依依不舍。这样的场景,使他感到了工作的价值和肩上的责任。
  给孩子插上追逐梦想的翅膀
  送教上门,怎么送?送什么?去年,我市出台了相关文件进行规范,并制定了保障措施;今年,又有6个市级部门联合发文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等。
  据了解,我市开展的送教上门工作是按照国家特殊教育的相关要求,从确定送教对象、坚持就近送教、落实“一人一案”、纳入学籍管理、抓好业务培训、保障工作经费、加强检查指导等方面入手,筑起重度残疾儿童学习成长的基石。
  我市规定,要根据服务对象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具体情况,每月至少送教2次(不含假期),每次至少2个课时。还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取网络远程送教和现场送教相结合的方式。
  去年5月,我市成立特殊教育联盟,形成以市特殊教育学校(指导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特殊教育学校(资源中心)为骨干,以县区残障儿童随班就读普通中小学(资源教室)为依托的特殊教育发展共同体,搭建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全市特殊教育健康、协调、优质、持续发展,保障每一位适龄残障儿童享受教育权益。
  我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5所,特教指导中心1个,特教资源中心8个,各县区均建立了送教上门机制,160多名重度残疾儿童接受了送教上门。
  凤县双石铺小学教师彭安治将送教上门形容为:牵着蜗牛去散步,静候一路花开。三年来,从学校到特殊儿童家,他在这条路上流下的汗水,换来了重度残疾儿童的点滴进步,为此他感到十分欣慰。
  陈仓区南阳小学送教教师刘云亮从2015年第一次送教开始,一送就是四年,每周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从未间断。他说,送教之路很长,我将牢记初心与使命,依然奋力前行。
  漫漫送教之路需要与爱同行
  孩子残疾,父母心烦,总想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这种现象成为送教路上的最大障碍。陇县火烧寨中心小学教师孟根伍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送教上门?有啥用么?”小彤的祖父刚开始见到送教的老师孟根伍走进家门,气呼呼地甩出一句话后,转身干家务活去了。小彤已经8岁了,是先天性脑瘫患者。这个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病费尽周折,欠债不少,其父母远赴新疆打工挣钱,孩子暂交由祖父母照看。
  面对这种学生家长不领情、甚至有些反感的情况,孟老师没有气馁,更不生气,他推心置腹地与小彤的祖父拉家常,慢慢缓和气氛。从此,孟老师隔三岔五就去小彤家,和孩子一起看书、画画、做康复训练,性格孤僻的小彤逐渐开朗起来。有一天,小彤的祖父拉住孟老师的手,眼里噙着泪花说:“只要你愿意,咱们就是亲戚了。”孟老师欣然答应。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张占平老师的座右铭,也是他对教育本身的体察与解读。张占平是眉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从事教育工作25年,其间送教7年。他说,农村不少重度残疾儿童的家长,在治疗中失去耐心,在焦虑中失望,最后是绝望,放弃了教育和康复训练。让这些家长和孩子重新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希望,需要送教老师默默奉献、矢志不渝的努力。
  张老师用成绩和行动诠释了“以爱育爱”的内涵,有10名送教儿童重新燃起了学习文化课的强烈欲望,前往学校上课,扫除了家长终日闷闷不乐的心头病。张占平说,送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送。每次送教,他都教给家长科学的训练方法,为接受送教的学生能入校学习做好准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太白县鹦鸽镇中心小学教师杨艳利在送教过程中,激励重度残疾孩子自信自立、自尊自强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被孩子称作“杨妈妈”;岐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俊科平均每学期送教上门20多次,他告诫自己“放弃一个残疾学生,就等于放弃了孩子的未来”;金台区金河镇中心小学教师袁芳芳每次见到听力障碍患者小婷,都会笑着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拉拉她的手、摸摸她的头,叩开她心灵的大门……
  当前,我市正在全力推进“新时代·新特教”特殊教育发展,努力增强送教上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送教上门的质量和效果。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壮大特殊教育教师队伍骨干体系,提升特殊教育教师整体水平,让送教上门成为重度残疾儿童最暖心的课堂。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