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金台区刘家台村:
从滑坡村到文化创意园
本报记者巨侃





    上篇
  滑坡及饮水之殇
  金台区卧龙寺街道刘家台村,是卧龙寺东端阳坡下的一个小村,全村三个组200多户700多口人,主要姓氏为刘姓和张姓。陇海铁路穿村而过,除了面积不大的临街出租门面房和村内工厂,这些年,村民的经济来源靠劳务输出。
  刘家台北面的龙凤山,紧偎蟠龙塬,据龙凤山寺庙里的碑文记载,过去刘家台村的地貌为台阶布局,居民、屋舍分布在三阶平台之上。但1955年秋季的一场暴雨,冲毁比较严重,迫使村民重建家园。
  据78岁的村民刘文科回忆,上世纪50年代,全村只有50多户300多口人,绝大多数都居住在依崖而建的土窑洞里。1955年阴历七月初一凌晨,雷电轰鸣,暴雨如注。9时左右,雨下得特别大。当时壮年男子都跑到崖上面堵水,突然有人喊“地震了”,只见崖土纷纷往下坍塌,一场大滑坡突袭而至。人们都惊慌失措地从土窑里跑出来躲避,暴雨中,大人带着孩子,年轻人扶着老人,不停地换地方,寻找更安全的地方躲避泥石流……
  据灾后统计,1955年的这次大滑坡,其范围和方量巨大,陇海铁路被迫中断运行,位于卧龙寺滑坡地带的刘家台,民居、庙宇遭受严重损毁,全村除了靠西边的几户幸免外,有50多户土窑、房屋发生坍塌。但全村300多人,竟没伤1人,只伤了8头牲畜,真是奇迹!更令人惊奇的是,村民以前靠挖井吃水,滑坡后山里涌出一股泉水,形成一个湖面,水势很大,常年流淌不绝,成为村民灌溉和吃水的主要来源。
  刘家台人把泉水当成宝,可惜好景不长,1957年又遇天旱,泉眼日涸;阴历六月初七,几个村民在开山取水时,塬体突然发生滑坡,一下子埋了4个人,泉眼也被掩埋。村民七手八脚地挖出人来,将他们送医院抢救,最终3人脱险,1位村民不幸遇难。
  滑坡,让刘家台村村民不堪回首。
  为躲避地质灾害,安居乐业,从1955年开始,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刘家台人陆续迁徙至台下新址,重建家园。在陇海铁路南侧,一间间新瓦房建了起来,崖边的土窑慢慢变成了历史……
  1971年7月,宝鸡峡引渭总干渠通到刘家台;上世纪90年代,村民在龙凤山建起水塔;进入新世纪,自来水管网铺进农家。几十年的植树造林和坡体治理,使刘家台村渐渐脱离了滑坡的困扰。
  下篇
  产业及环境之变
  取水和滑坡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但随后,刘家台人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1985年,为发展经济,村里建了个水泥厂,产生的粉尘和噪音让村民苦不堪言。水泥厂办了十几年后终于停产,没想到走了个“扬尘”的,又来个“拉锯”的,废弃多年的厂院里又入驻了一家塑料颗粒加工厂,从事塑料回收和再加工。群众投诉反映,塑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气味,简直臭不可闻,污染了空气。后来,环保部门责令该厂关停,所有设备被拆除,现场被清理。
  废弃的水泥厂房,难道再没有用武之地了吗?
  2018年某日,一名叫王超的“80后”小伙走进刘家台村,面对这座工厂废墟凝神沉思。
  小伙不是拍电影的,也不是搞行
  为艺术的,但喜欢收藏四个轮子和两个轮子的东西,也喜欢所有具有文化积淀的老物件。准确地说,他是一名文化创意者和实施者,他背后,有个支撑他梦想的团队。
  失去门窗的老式办公楼、红砖房大车间、粗壮的圆柱水泥储罐、曾经的仓库,这些别人眼中的工厂废墟在王超看来都是难得的宝贝,“当我看到这个水泥厂的时候,看到这种层次的建筑形式,感觉这个地方太美了,然后就萌生了想法,把它改造成一个旧工厂文化创意产业园。”
  旧工厂文化创意产业园,这让人联想起北京798艺术区、上海田子坊和深圳大芬油画村等时尚艺术元素的聚集地。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居家办公)式艺术聚落”和“LOFT(旧工厂、旧仓库改造的高举架空间)生活方式”。自2005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中国发展迅猛,在传递不同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创造着社会价值。
  王超的搭档、设计师单丹青说:“园区设计以开放式庭院办公及庭院式商业为主导,每个入驻体使用的空间要相应配套私人庭院和露台。我们把所有建筑物的屋面都改造成种植屋面,让园区成为整体立体化的一个大花园。园区有一些特色的建筑,例如老水泥厂红砖的立窑,我们把它分层做成办公室,加上电梯,等到开园后,就能看到绿化的环境,包括工业风、红砖厂这样的感觉。园林式景观带融合老爷车、概念车等艺术文化景观,给予入驻体更好的公共环境……”
  按照两个年轻人的设想,这个叫卧龙创意文化艺术产业园的地方,应该是集文化艺术、个性创意、特色旅游、居民休闲为一体的综合产业群落。他们设想,未来这里将汇聚一批以艺术创作、音乐制作、文化传媒、建筑设计、新媒体创意、文创产品设计、微电影制作、文化产业设计等文化创意类企业,实现文化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并为其提供各类技术支撑和商务服务。
  年轻人的特点就是说干就干。2018年10月15日,王超带领他的团队向梦想靠近。
  刘家台村村民惊奇地发现,废弃十几年的水泥厂又有新动静了。工人们出出进进,怕是又要烧水泥?仔细看,不像是捣弄水泥,墙上画的是什么文化艺术创意园的图,院子里新栽了很多树,这是弄啥哩?……
  卧龙创意文化艺术产业园项目,围绕文创企业办公、众创办公、艺术展览馆、特色民宿、艺术品集市、休闲商务和相关配套设施,分四个阶段进行开发建设。经过近十个月的奋战,目前已进入建筑装修和区内道路硬化、绿化阶段,整体改造项目预计在今年10月前完成。
  对这个文化创意园,刘家台人表示很期待。附近村民说,搞文化艺术、搞绿化,让家园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总归是好事!
  从1955年到2019年,从土窑洞到迁新居,从旱厕到卫生间,从污染工厂到文化创意园,刘家台村在建设文明村、文化村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