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陕西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产品研究二所一室主任蒲文飞:
“只有创新,才能与时俱进!”




  本报记者魏薇
  走进陕西烽火通信集团的产品展室,从一个个外形“憨厚”的“方家伙”,到支撑陆、海、空、火箭军及战略支援部队应用的各种短波通信系统、搜救定位通信系统等设备,人们可以发现,烽火人60余载矢志不渝发展国防通信事业的铿锵步履。
  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研发者在通信设备研究上付出的艰辛努力。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创新者,虽然年轻,但战绩不错:他参与了机关立项和企业自研的各型号手持救生电台的研发工作,并担任多个型号电台的研制负责人,其中某型手持救生电台已创造产值2亿元以上,2013年该电台获得工信部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他还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款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手持救生电台……
  他就是陕西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产品研究二所一室主任、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蒲文飞。
  勇于挑战不断创新
  烽火是我国航空搜救通信装备研制行业的引领者,它拥有强大的研发人员队伍,蒲文飞是其中一员。
  2004年,蒲文飞从西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烽火做技术工作。2009年初,作为产品负责人,蒲文飞承担了某型装备的研发任务。为了满足小型用户需求,在对上一代产品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删除模拟中频处理电路,统一由数字中频处理电路通过软件算法完成的设计思路。他认为,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空间,实现设备的小型化。
  让蒲文飞记忆深刻的是,在首次讨论会上,这个思路被大家质疑。“厂里从来没有通过这种方法做过产品,研制上马的风险太大了”“几十个指标,原来靠模拟器件实现,直接用软件恐怕做不好”……虽然质疑声很多,但是“软件无线电是发展方向”的思路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最终蒲文飞的方案通过了初步讨论。
  照着这个方向,蒲文飞开始艰苦研发。实验室是他思想驰骋的“家园”,他几乎每天加班到凌晨1点多。有时为了赶研发进度,他从晚上7点多进入试验室一直到第二天晚上9点多才出来,却从不叫苦。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攻关,不仅使产品体积达到用户预期,产品的指标一致性、生产稳定性都较上一代有了较大提升,推动了新型装备的应用推广。并于2013年获得省国防工业和航空工业办公室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信部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这次研发的成功,给了蒲文飞很大信心。他觉得创新是一件需要不断冲破藩篱、打破常规思维、勇于挑战的事。只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就一定会取得新突破。
  不惧困难善于钻研
  从2011年起,蒲文飞参与了外军救生流程相关资料的翻译和整理工作,对国内航空救生的相关部队、单位、研究院所进行了调研对接。针对我国在此领域的现状和不足,配合部队机关进行了整理总结,为新一代救生装备通信网络体系的构建作出了贡献。
  2014年12月开始,蒲文飞带领团队进行某型遇险救生终端的研制工作。该项目是我国第一款带有卫星定位功能的手持救生电台。面对技术难度大的实际,他在充分借鉴外军同类型手持救生电台和单兵电台的技术特点基础上,采用了宽带信道设计和软件无线电结合的研制思路,在紧凑的体积内实现了研制要求的所有功能和性能指标,并使电台具有后续波形升级和动态加载能力。该型电台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手持救生电台和国外现役手持救生电台的技术水平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在技术研发中,蒲文飞有一种追求极致的钻探精神。面对用户定好的性能指标,他并不认为只要达标就可以了,而总会从用户角度考虑,哪种功能会优化装备,如何去实现优化。比如,为了解决某型装备的频率校准问题,他提出并实现了一种专利技术——通过软件方式完成校准,既降低了频率校准的工作量,又避免了装备拆解带来的可靠性风险。他提出并与团队实现了两种调制方式的自适应调制解调技术,操作起来更容易,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坚守初心为国奉献年均出差200天以上,累计参与空中飞行试验100小时以上。长时间空中作业,蒲文飞面对广阔的蓝天,会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自豪感。
  陕西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军事通信装备研制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手持救生终端到机载应急定位发射机,从搜寻飞行员到搜寻飞行器,烽火已经为我军研制了三代搜救通信装备,为上万名飞行员提供了可靠的搜救通信保障和服务。
  作为技术的传承者、新领域的开拓者,蒲文飞深知,他所做的工作有国之荣誉与担当,需时刻保持初心,付出百倍努力完成好项目。
  作为项目组负责人,蒲文飞是单位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人。他热爱学习,善于利用发散思维去寻求技术突破。在某型紧急定位设备原理样机研制工作中,他除了负责传统的通信单元研制工作外,还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和自学,在公司内部首次完成了加速度感应开机单元的原理设计,并于当年完成了软硬件电路的安装调试。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在项目研制过程中精益求精,主动想办法、出实招,创造性地去解决研发问题。团队突破多个技术难关,研制的国防通信产品,装备于我国空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多个机种,成为国防的“千里眼”“顺风耳”。如今,在蒲文飞的带领下,这个年轻的技术团队又开始新的征程,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只有创新,才能与时俱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