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镇干部的帮助下,贫困户建起了家庭养牛场。 贫困户用积分在爱心超市换取生活用品。 本报记者李一珂
如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避免部分贫困户产生“等靠要”思想?答案是:扶贫先扶志。自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高新区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身边典型激发贫困群众致富信心,增强脱贫斗志。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高新区433户计划脱贫户中,义务教育、安全饮水、医疗保障达标率100%;安全住房达标率100%;收入达标402户,达标率92.8%。预计到9月底,将完成市上下达的全区1454人的脱贫任务。
创氛围激发群众干事热情
“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大家都盼着能早日脱贫奔小康呢。”高新区钓渭镇红星村村干部说。红星村地处秦岭北麓,村民靠外出打工和种植花椒维持生计,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花椒种植难成规模,利润微薄。
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红星村扶贫不扶懒、治穷先治愚。村干部多次走进贫困群众家里,帮助他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还在全村进行宣讲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讲政策,使村民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转变了。如今,贫困户种植花椒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不少人还入股村上的合作社和公司,每年能拿到上千元分红。这只是高新区扶贫扶志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了杜绝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高新区还通过爱心超市来激发大家的脱贫动力。记者在千河镇寨子村看到,贫困户依靠自己发展产业努力脱贫,或者参加村上的义务劳动、给邻里帮忙等,获得积分后才能换取爱心超市里的物品。该村干部告诉记者,这样的形式大大调动了大家发展产业、热爱劳动的积极性,激发了贫困户的脱贫动力。
记者从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高新区通过网站、微博等多种平台,对各类脱贫政策进行专栏刊播和解读,还在辖区86个村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公益广告设置、道德讲堂等活动。据统计,上半年各村共开展各类道德讲堂126场,受众6000余人;开展道德评议活动100余场,受众近5000人次;57个村设立了脱贫风采榜;17户家庭被评为市区级文明家庭。
走在高新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脱贫攻坚的公益广告、标语、横幅、板报、专栏等。全区脱贫攻坚氛围浓厚,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坚定,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
树典型引导群众主动脱贫
思想观念落后,没有专业技能,这是贫困户致贫的重要原因。高新区借用榜样力量,激发贫困户战胜贫困的斗志,增强脱贫信心。
天王镇关尔下村四组村民赵军辉是全区脱贫攻坚的典型人物。20多年前,赵军辉被查出患有突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了治病花光了家中全部积蓄,并背负了巨额外债,生活举步维艰。镇村干部多次去他家宣传党的政策,鼓励他劳动致富、产业脱贫,还为其制定了脱贫计划。最终,赵军辉重拾生活信心,养起了蜜蜂,仅用两三年时间,养蜂获利就达到6万余元。经过多年的努力,赵军辉终于摘掉了“穷帽子”,脱贫后的他还自愿为村上养蜂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带领全村人致富。目前,他们村已发展养殖中蜂户72户,养殖中蜂900余箱;养殖异蜂15户,异蜂达600余箱。
天王镇钓鱼台村村民马伟威双眼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又遭到二次伤害几乎失明,打工挣的钱根本维持不了生计。在村镇干部的帮扶下,马伟威开起了磨坊和家庭养猪场,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7年马伟威还荣登自强励志类“陕西好人榜”。杨家庄村村民杨军侠中年失子,孙子尚在襁褓需要照顾,生活的困难让其一蹶不振。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杨军侠重整旗鼓,不仅建起了新猪舍,还在家里种花椒和核桃,钱包越来越鼓,其感人事迹还曾登上《经济日报》,感动和激励了很多人。
钓渭镇张家村黄建林的父亲脑梗偏瘫在床,为了照顾父亲,他辞掉工作成了贫困户。为了帮助父亲康复,黄建林自己制作了一台康复训练机,由于机器使用简单,同村人纷纷慕名求购。通过口口相传,黄建林的康复训练机名气越来越大,他抓住了这个商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2018年黄建林荣登孝老爱亲类“陕西好人榜”。
这些典型人物的脱贫故事,很多被写成了文章和演讲稿等。记者了解到,在扶贫扶志工作中,高新区在全区开展巡回宣传、文化慰问演出等,通过讲述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激发贫困群众脱贫信心,促进其树立勤劳致富、我脱贫我光荣的观念。不少群众表示,听了这些脱贫故事后,自己也受到感染。
铺路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高新区钓渭镇西崖村背靠秦岭,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如何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实现贫困户增收,是长期以来萦绕在西崖村党支部全体委员心头的难题。去年,经过多方调研和考察,西崖村最终决定开发本村丰厚的花蜜资源,乘政策春风,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带领群众一起奔小康。
然而,发展产业,西崖村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为了不耽误最佳养殖时节,村上的党员干部主动垫资,很快就筹集了17万元的启动资金。如今,村上的颜容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64万余元,建成3期养殖基地,投入优质中蜂600余箱,实现中蜂蜂蜜产量3000余斤,分红覆盖全村28户贫困户91人,产业集群规模初现成效,辐射带动全村中蜂养殖发展壮大。西崖村为贫困户铺就了产业发展的路子,让贫困群众由“单打独斗”变成了“集团作战”,再加上技术支持,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记者从高新区脱贫办获悉,全区在扶贫扶志工作中,除了增强群众自身的脱贫意愿和信心外,还增强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将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从政策支持、产业扶持等方面,为贫困群众提供全方面的帮助。高新区扶贫扶志工作的全面开展,让全区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转变了观念,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大家的脱贫意愿越来越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