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四城建设,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我市蝉联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郑晔
  6月14日,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2018年度全省目标责任考核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市荣获2018年度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这是我市连续六年获此殊荣。
  时至仲夏,热浪袭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来车往,现代化的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如火如荼,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场面,一批彰显城市内涵品位、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或提速建设。在我市“四城”建设目标引领下,全市经济竞争力、城市美誉度、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呈现出喜人的发展态势。 

  全球视野
  让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站在秦岭之巅看宝鸡,以全球视野审视宝鸡发展,是宝鸡决策层的思维高度。
  对于拥有2770年建城史的宝鸡来说,无论是制作精良的青铜器,还是创造纪录的“宝鸡制造”,开放始终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特别是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加快“四城”建设、让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更如震天的战鼓,擂响了催人奋进的鼓点。
  开放之城需要一支锐意进取、具备全球视野的干部队伍。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干部培训、招商引资、文旅推介、招才引智、学习取经五个“走出去”活动,2894名干部分批外出学习取经,选派100名优秀年轻干部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苏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提升了干部的综合素质。在清华大学举办高层次金融专题培训班2期,培训干部110多名,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宝鸡储备了后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开放之城必须打造立体式开放通道。围绕建设“两横三纵七辐射”铁路网建设目标,西安至法门寺、法门寺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城际铁路即将动工,宝汉巴南铁路、宝中复线铁路进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5年后,宝鸡将建成“内通外联、公铁互补、空地立体、衔接顺畅”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开放之城必须打造多元化开放平台。5月底,宝鸡综合保税区4条主干道路已建成投用,标志着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率100%,我市企业已与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
  开放之城必须打造开放型营商环境。6月13日,金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正式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109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一枚公章”审核。当天,金台区一家公司负责人只跑了一趟,不到一个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据了解,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级30个部门252项审批事项入驻政务大厅,市本级减少行政许可事项349项,缩减60%,累计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1.1万项,办理时间整体压缩50%。
  正是全球视野指导下的大开放,让全市上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得到充分激发,以“新时代、新梦想、新宝鸡”为主题的宝鸡发展大会召开,第十八届全国“村长”论坛花落宝鸡,世界猕猴桃大会、中国西部跨国采购洽谈会等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会议,让宝鸡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知名度越来越高,给宝鸡经济发展带来无限机遇。 

  战略思维
  让创新之力越聚越强 

  创新,是激发宝鸡创造活力的源头活水,是根植于宝鸡人骨子里的奋进力量。  宝鸡抢抓制造强国建设机遇,推动宝鸡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5%,跑出了经济“加速度”。
  在工业强市“1553”行动计划引领下,我市百万辆新丝路汽车名城建设速度加快,吉利发动机一期35万台生产线实现量产,全市整车产量达到20.75万辆,钛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世界第二。我市智能机器人产业优势明显,秦川机床机器人减速器数字化制造、渭河工模具精密谐波减速器智能制造项目加快推进,中国国际机器人暨智能制造展览会成功举办。今年的丝博会上,宝鸡机器人高端智能产业园带去具有扫地拖地、陪伴教育、跳舞表演、政务商务讲解、拼装、送餐等功能的8款机器人,成为展会上的明星,前三天订购300余台。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我市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宝鸡分院,建成院士博士工作站14个、企业域外研发平台15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及分中心17个。正是因为有了人才的强力支撑,中铁宝桥高铁无缝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长岭科技公司荣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宝鸡机床集团田浩荣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机械工业百名工匠,我市成功跻身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
  县域经济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在打造装备制造业名城目标指引下,高新区、扶风县、蔡家坡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速聚集,陈仓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为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我市成立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编制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军转民”项目目录和“民参军”产品技术目录,启动军民融合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总投资22.7亿元的53个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建设,电子通讯、航空装备、新材料三个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进度加快。 

  世界眼光
  让招商之路越走越宽 

  “四城”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是产业发展的方向。
  去年以来,我市主动掌握未来的产业方向、市场需求,由单纯的招商引资向全方位推介“走出去”转变,面向“首都经济圈”“武汉城市圈”“乌鲁木齐都市圈”等经济发展前沿,累计在京津冀、苏沪浙、长江中游、丝绸之路沿线组织大型招商活动10余次,刷新了“走出去”纪录,催生了宝鸡发展新动能。
  同时,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食品工业等产业开展招商活动,全方位、高密度开展系列推介洽谈活动,达成一大批合作项目,招商引资的影响力和效果不断拓展提高。仅今年1至4月,全市招商引资项目650个,实现到位资金529.98亿元。
  正是一批优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储备,让我市项目建设一路高奏凯歌。翻开项目建设的进度表,发展速度令人欣喜:总投资36亿元的华天科技半导体产业园项目是2018年在宝鸡发展大会上引进的新项目,计划在我市高新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半导体引线框架生产线,从选址到开工,项目建设一路绿灯,只用了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生活楼、综合楼的主体框架,占地2万平方米的一号厂房,从填土到完成一层框架的搭建,只用了10多天。预计今年8月,整个项目将基本建成,达到投产标准。此外,西凤酒城一期酒库扩容工程完工,麟游低热值煤发电厂并网发电,航天产业基地、中车时代高新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宝鸡综合保税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51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45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
  经济高质量发展无疑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四城”建设目标引领下,我市交通、城建、绿化等基础设施不断改造提升,“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化城市初显雏形;以装备制造业为龙头的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阔步迈进,在新时期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文化之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起点上,宝鸡将加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美丽城市,沿着高质量发展这条路再出发!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