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张洁:拣麦穗攒嫁妆的小姑娘

  “当我刚刚能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的身后拣麦穗了。”著名作家张洁有一篇经典散文《拣麦穗》,讲的是她小时候在岐山草坡村拾麦穗的故事。童年麦收的经历,被张洁揉入“攒嫁妆”“吃灶糖”“缝荷包”等民俗,西府风情浓郁,读起来韵味悠长。
  西府人爱惜麦子,力求颗粒归仓。在过去,拾麦穗几乎成了每个宝鸡农村小孩的必修课,大人拿着镰刀割麦,小孩子则提着篮子或袋子,在麦茬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1942年,平汉铁路郑州扶轮中学因战争原因迁至岐山蔡家坡,张洁跟随当小学教员的母亲辗转来到宝鸡,在草坡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夏收时节,小姑娘张洁和当地孩子一起,提着篮子拾麦穗,篮子太大,总是磕碰到腿和地面。小姑娘贪玩,在麦地里追蚂蚱和蝴蝶,麦穗也捡不到几个。二姨问她:“大雁,告诉二姨,你捡麦穗做啥?”小张洁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又笑问:“你要嫁谁啊?”小张洁想起了那个头发花白的卖灶糖的老汉,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这话惹得二姨和周围的姑娘、婆娘们放声大笑。
  麦收时节的玩笑话,传到卖灶糖老汉的耳朵里,他问小张洁:“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小张洁说:“我要天天吃灶糖哩!”无忌童言逗乐了卖灶糖的老汉。自此,卖灶糖的老汉每次路过草坡村,都会给小张洁带些小礼物,一块灶糖、一个甜瓜或者一把红枣。贪吃的小张洁也学着当地大姑娘的样子,弄了些碎布缝了一个皱皱巴巴的烟荷包,让母亲帮自己收起来,准备长大后送给卖灶糖的老汉,母亲笑着说那不像荷包,像个猪肚子。
  待到小张洁长大了一些,已经知道认真拾麦穗了,也就知道“攒嫁妆”“缝荷包”那些话是不能随便讲的,卖灶糖老汉的腰也越来越弯了,依旧带些小礼物给她。直到一天,小张洁看到一个陌生人挑着担子来村里卖灶糖,她上前一问才知,卖灶糖的老汉去世了。小张洁站在柿子树下,看着树梢上孤零零的小柿子,伤心地哭了,哭那个陌生的却疼爱自己的卖灶糖的老汉。
  其实,张洁拾麦穗、遇见卖灶糖老汉的草坡村,就在今天岐山县蔡家坡北塬下面,当地人叫“书房沟”。上世纪50年代初,张洁离开宝鸡,但西府情结却长久地烙印在张洁心头,西府女人手底下的绣花鞋和荷包,田野上的麦穗和野菜,草坡村的窑洞和火炕,乡亲们的善良和纯真,无不让张洁魂牵梦绕。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