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政法专刊
第04版:西秦视点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文化
第08版:专版
标题导航
|
查扣冻结黑恶势力资产九千五百余万元
巧算账化解两元停车费闹剧
家书成为在押人员精神财富
干警奔波数百公里解决执行难
我省首例套路贷涉黑案宣判扫黑民警支招识别防范套路贷
对有问题的两委成员坚决予以清理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渭滨区看守所:
家书成为在押人员精神财富
本报讯借助亲情感化帮助在押人员消除心理阴影,让在押人员尽快放下思想包袱,走上新生之路。日前,渭滨区看守所在押人员张某用父母写给自己的一封家信,给其他在押人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教育课。据悉,渭滨区看守所引导在押人员开展30余场教育活动,让在押人员从一封封鲜活温馨的家信中受到教育。
据了解,渭滨区看守所长期以来从搭建与在押人员亲属沟通交流桥梁入手,不断拓展创新教育引导方式,在看守所民警与在押人员亲属之间建起了畅通快捷的互动交流平台,给看守所的亲情感化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在押人员既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又能从灵魂深处自我反省、悔罪,民警同时跟进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渭滨区看守所所长谷松辉介绍,他们通过课堂授课、互相“会诊”、交流座谈、心得体会展评等形式,将在押人员读家书与挖掘犯罪思想根源结合起来,使家信成为在押人员走上新生路的动力,同时,他们还邀请20多位在押人员的亲属走进看守所,通过讲述一封封家信背后的一个个亲情故事,让在押人员共同受教育。
渭滨区看守所先后利用200多封家书,进行了30多场情理交融的“念家书,思亲情,早悔过,获新生”专题教育,不但让10多名在押人员亲属自愿轮流担任看守所的“编外指导员”,还使在押人员放弃自暴自弃心理,从教育活动中切身感受“人文监管、阳光监管”带来的温暖。(白杨张高潮)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