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西秦视点
第04版:健康养生•广告
第05版:民政六一特刊
第06版:副刊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三贤故里文韵深
千河之畔墨香浓
创作培训结硕果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创作培训结硕果
本报记者 王卉
千阳文学创作的繁荣当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千阳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一直以辅导群众性文学创作为己任,长期开展文学创作培训。城区“九勤读书会”等一批文学社和创作小组应运而生。贾平凹、蒋金彦、商子秦、常智奇、白浪、李健民、红柯、黄默等名家也曾多次来千阳进行文学讲座,传授创作体会经验,千阳创作队伍成长迅速,作品数量剧增。
1958年,千阳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编印了诗歌集《千河水长流,歌儿不断头》。上世纪70年代,城乡赛诗活动普遍开展,县内南寨公社樊家塬大队就整理集结油印了《樊家塬农民诗歌选》,反映了当时农民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此时,群众文化创作也方兴未艾,赵群、陈文恩、王育林等人的快板诗和短篇小说作品散见于《陕西日报》《陇县报》《千阳报》。宋智文创作的《高林转说媒》《谣言的由来》两部小型现代剧,由剧团排演后广受好评。郭谦泰创作的秦腔小戏《山村凯歌》、道情小戏《喜上加喜》,崔桂林创作秦腔现代小戏《把关》,张建民创作《补课》,还曾参加宝鸡地区调演。此后,又有武维成、孙仲迅、段志鹏、梁立功、吕秉贤等人创作大小戏剧本20多部。
1977年,千阳籍军人兰必让的长篇小说《草原歼匪》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县文学创作园地再添硕果。县文化馆还创办《千阳文艺》《千河》《燕子文苑》,刊发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文论等各类文学作品,培养了大批文学创作骨干。1979年,陈文恩的短篇小说《蚊帐的回忆》在省作协《延河》文学杂志发表,标志着千阳文学创作迈上新高度。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