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5版
本期发布:
顾植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二、三、四批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授课专家,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组长,世界中联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长,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所长,江阴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曾先后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专项课题及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面的课题组长,国家973项目评审专家,《中华本草》专业编委等。
五运六气是中医精粹
——全国第七期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培训班侧记


    
  

富强木易

  这是一个层次高雅的盛会。2019年5月17日,全国第七期五运六
  气临床应用培训班暨宝鸡市中医学会五运六
  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宝鸡万福酒店召开。
  顾植山、张登本、李宏、翁超明、范莉峰、焦
  富英等众多中医名家、医界翘楚会聚一堂,授课演讲。如此高规格、高水平的盛会,在宝鸡中医界历史上绝无仅有。
  尽管此次培训会要收取相应的费用,但报名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了举办方的预期。学术报告会上,偌大的万福厅座无虚席,许多年轻的学员只好临时拉把椅子坐在最后。
  来自甘肃的一名学员说,龙砂医学流派是在全国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医学流派,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学术流派项目之一。以顾植山教授为代表的这一学派,近年来在学术提炼、人才培养和经典传承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效引人注目,影响越来越大,首次来西部地区讲学,机会太难得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次会议不仅仅就医说医、就病论病,重点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研《黄帝内经》、探中医之源。
  “过去的中医教材,面临严重的西化危机。言病必曰病毒,言治必曰细胞,把中医的精髓太极阴阳、五运六气不是丢失了,就是扭曲失真了。此次围绕五运六气开展应用培训,可谓是正本溯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医理论与黄帝文明的密切关系,正确认识黄帝文明的科学内涵和科学高度,改变人们对中医学理论的偏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市中医医院中医博士司东波如此感言。
  对于这次盛会,无论是主办方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还是承办方宝鸡市中医医院,都十分重视,事先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市中医医院还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让无法前往会场的医护人员、社会各界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在手机上感受到现场的气氛,聆听专家们的讲学。
  这是一次传承创新的盛会。
  会上,年逾七旬的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围绕为什么要学习五运六气这一主题,重点阐述了五运六气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现,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张登本,从五运六气的评价角度,给出了《黄帝内经》传载的运气理念彰显了中医药“核心观念”的理由。山东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主委李宏教授、北京五运六气医药研究院翁超明院长等专家,则用大量生动的案例,讲述了五运六气指导疑难杂症治疗的成效。
  “多少年了,我们西部中医界没有召开过这样的盛会。“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拓文感慨地说,自近代西学东渐后,中医一度被认为是伪科学,几乎被废。为求生存,上世纪60年代编的中医教科书,要从西方医学中找依据,如牵强地把中医的藏象,对应于西医的解剖;拿《温疫论》中的“戾气”,去对应细菌等,不仅造成中医理论的支离破碎,而且造成中医传统教育的缺失。从这个意义来说,本次盛会是宝鸡乃至西部地区近百年来,第一次真正用中医视角审视祖国传统医学、第一次用中医思维思索中医药发展之路、第一次用中医语言表述治病救人的大会。这次大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从更深层次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弄清五运六气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引领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中医的传承、发扬。
  会议期间,顾植山还专程前往市中医医院相关科室,指导如何运用五运六气思想开展中医诊疗,并为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宝鸡市中医医院推广工作站揭牌。同时,首次在西部地区开门收徒,63名来自本省及甘肃、山西以及北京、山东等11个省市的医师成为其传人。
  宝鸡市中医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也在会议期间宣告成立,这在西北五省区还是第一家。宝鸡市中青年名中医、市中医医院治未病健康中心主任王凯军当选主委。这意味着宝鸡将成为西部地区推广五运六气学说的高地。顾植山在感谢宝鸡为推广祖国传统医学所做出努力的同时,寄语市中医学会五运六气委员会能从更深层次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在西部地区真正起到引领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中医的传承、发扬、研究与创新的作用。
  这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盛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历时三天的大会,与会专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并从多角度、多方位谈感想,说体会,一致认为,《黄帝内经》植根于黄帝文化,《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说,传承发挥了炎黄文明的五六之律,凝聚了黄帝时代的文化精粹,是黄帝文化的“活化石”,故能成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作为中医学理论核心的“五运六气”,是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学问。其理论源头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宇宙规律的认识。了解其中的关键,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其意义之深远不言自明。
  “不懂五运六气的中医是不完整的,仅是脏腑辨证,没有和自然界联系,许多复杂疾病、疑难杂症都得不到很好疗效。”培训会上,数位来自临床一线的外地学员与市中医医院的名中医张少瑜一起分享了学习五运六气后的心得和临床运用案例。许多学员也表达了同一个心声: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的魂,它让中医人找到了骄傲和自信。
  学好弄懂五运六气是建立大健康理论的需要。此次培训会上,顾植山的这一理念也受到了学员的一致认可和赞同。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明确提出,要“由以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大健康理念是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
  宝鸡市中医学会五运六气委员会主委王凯军说,中医为什么能治未病,就是因为掌握了大自然周期性节律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通过天人相应,有病不治病,调整天人关系从而实现治未病。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大健康的理论基础——天人合一,大力宣传中医药学的核心思想,积极开展社会健康教育,坚持传播大健康观念和大健康知识,让更多人避免生活中的健康误区,促进全民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我们坚信,中医的发展创新之路必将无限宽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担当起重要的角色。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