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土专家的科技梦
——记眉县高级农艺师祁生荣为农服务的事迹

  

本报记者郑晔

  如果不是亲历,今年63岁的眉县金渠镇红星村村民祁生荣做梦也想不到,短短30年时间,祖辈种地的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粗放式种植到全过程管理,从靠天吃饭到标准化发展,从解决温饱到走向富裕。而他自己,一生从没离开过土地的农民,也成为受人尊敬的“土专家”。
  这一切变化得益于寄托着希望、承载着梦想的猕猴桃。
  种下一个梦想成就一个产业
  依山靠水的眉县,素有“十万亩花果山”的美誉。到了上世纪80年代,原有的苹果种植面临品种老化、收益锐减的瓶颈。1988年,眉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秦岭脚下开始第一批猕猴桃种植试点。那一年,祁生荣守着自己家的苹果园子,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一天能和猕猴桃结缘。
  1993年,试种的猕猴桃开始挂果,口感和市场反响都不错,身为村支书的祁生荣坐不住了。听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可以买到优质猕猴桃苗,他带着干粮和盘缠,一路走一路问,用了1个月时间,才把20万株猕猴桃苗子运回红星村。回来后,他带头挖掉自家的苹果树,在全村推广栽种了15亩猕猴桃。
  不懂技术,他就天天守在园子里观察果树生长变化及病虫害情况,遇到问题就骑着自行车到县上、杨凌找专家,回来再依葫芦画瓢讲给果农,不断摸索改进。到1998年,全村的猕猴桃获得了大丰收,每亩产值万元以上。然而,第二年,猕猴桃开花授粉的时节遇上连阴雨,眼看要错过授粉期,祁生荣急得团团转,他忽然想起四川有人给雪梨人工授粉,就翻着资料,试着收集雄树的花粉,给猕猴桃“对花”,没想到,在普遍受灾的情况下,由于实施了人工授粉技术,当年猕猴桃产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2000年,祁生荣开创的人工授粉技术在全县猕猴桃种植户中推广。从那一年起,眉县猕猴桃进入连片大面积种植阶段,亩产值连年翻番,成为我市一县一品的样板县。
  制定规范标准生产优质果品
  猕猴桃人工授粉技术,让眉县农民尝到了科技的甜头。此后,以祁生荣为代表的猕猴桃种植户在科学种田的道路上越走越快。2007年,最早种植的秦美猕猴桃面临换代,但如果重新栽种,至少要耽搁三年的收成,祁生荣在自家猕猴桃地里做了一个试验:给秦美猕猴桃高头嫁接新品种海沃德,不仅实现了当年挂果,次年丰产,销售收入也增加了一倍。很快,高头嫁接技术在全县推广。
  随着猕猴桃种植面积的增加,许多农民受传统种植的影响,在肥料使用、种植技术方面随意性很大,对打造眉县猕猴桃品牌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县上组织的猕猴桃种植技术研讨会上,祁生荣多次呼吁尽快推行标准化种植。2008年起,祁生荣参与制定“眉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十大关键技术”,从品种优选、规范建园、配方施肥等方面严格规范,如今,“标准化生产十大关键技术”已经成为猕猴桃种植的“教科书”。
  截至2018年,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0.2万亩,2018年总产量46.5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先后通过无公害整县环评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欧盟GAP认证——从抓产量到重质量,猕猴桃已经浴火重生,成为眉县县域经济的“王牌”和农民增收的“金果”。
  提升果品质量优果优价销售
  亲历猕猴桃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祁生荣倍感自豪,感触颇深。“上世纪80年代,农民种地要交农业特产税,现在种猕猴桃不但不交税还有补贴,国家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农民奔小康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了!”尽管猕猴桃亩产效益从最初的5000元已经增加到近3万元,但祁生荣认为还远远没达到最大化:“和原来相比,眉县猕猴桃种植水平的确上了一个大台阶,但和国外论个卖的奇异果相比,发展空间还很大,因此,还是得把品质搞上去,走优果优价的路子。”或许祁生荣的看法代表了眉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前景无限,追求不止!
  如今,种了几十年猕猴桃的祁生荣是高级农艺师、眉县猕猴桃协会的副理事长,每年应邀给全县果农讲课30场以上,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种植能手。“我是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希望把自己这些年摸索总结的技术和经验,无偿传授给果农,让大家都依靠科技种植、依靠产业致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