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载歌载舞胡人俑
本报记者 陈亮

  唐俑里的胡人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大唐长安,胡人除了少数在朝为官,大多是商人。他们把越洋的商船一直开到八水环绕的长安城下,在大唐西市开起香料珠宝铺子,赚了不少钱之后,他们也开始在长安买房置地,并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带进中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音乐和舞蹈。
  最典型的三彩骆驼载乐俑,是一只骆驼上坐满拿着各种乐器的胡人。这当然是一种艺术的夸张,一只骆驼上坐不了这么多人,但这只骆驼却象征着西来音乐的源头。周的“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端庄大度,却曲高和寡,难以传播。光是编钟编磬的规模,不要说拥有,大多数人一辈子连听一次的机会都没有。不过在民间,小巧而精美的乐器却在各民族间交流,自汉代以来,西部少数民族渐渐融入中原,民间音乐风格越来越多元化,羌笛与古琴同时被推崇。到了唐代,市井与宫廷都以欣赏异域乐舞为风尚。古诗词里有一个词牌叫《菩萨蛮》,就是唐代由胡人引入的乐曲风格。唐代苏鹗写的随笔《杜阳杂编》记载,大中元年,有女蛮国进贡乐舞,名字叫菩萨队。这些舞女梳着很高的发髻,戴着金冠,身上披着璎珞,音乐悠扬,舞姿妩媚,就像现在敦煌壁画里的飞天。于是教坊记录了这个乐曲,起名叫《菩萨蛮》,十分流行,当时的诗人都填这个词。
  既然是进贡,当然是朝廷的娱乐内容。而当时宫廷乐队的阵容,也加入了大量当时的西洋乐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现在我们认为是中国民乐代表之一的琵琶,其实在唐朝就是西来乐器,因为与汉文化的温文尔雅逐步结合,这种铿锵激进的塞外之弦,如今也少了戾气,多了婉约。与琵琶同时进入中原,后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乐器还有箜篌、胡琴、排箫等。由此可见,牵着骆驼的胡人,带来的不只是经济的交往和物产的交流,更是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