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向市民发放预付式消费宣传彩页
打开钱包,我们几乎都能找到几张消费卡:健身卡、美容美发卡、餐饮卡……人人都是会员,个个都是贵宾。《2018年度全市消费维权数据统计分析》显示,2018年,全市共受理餐饮、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251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39.95%,而预付式消费则成了这类投诉中的热点。
商家卷款“跑路”办卡容易退卡难
2018年5月1日,市民衡先生花2399元在市区火炬路一健身房办了张健身卡,商家称,凭此卡可终生在本店或连锁店运动健身。在接下来一个多月时间里,衡先生几乎每周末都去健身房锻炼;半年后,当他再次去健身时,一进门就被前台服务人员拦住了,对方称换老板了,要想继续健身,得再补交800元费用。衡先生觉得商家的要求很无理,当场要求退卡,但对方却以接手店面时前任老板并未和他们沟通此事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2399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市民孔女士也被预付消费坑了。2017年,孔女士陪朋友前往市区金台大道一美发店做头发,当时商家正在做充值打折优惠活动,禁不住诱惑的她,当场花了1000元办了张充值卡。因服务态度好,剪发水平高,孔女士又连续多次在该店充值消费。2018年7月,她又去店里做头发,结果却发现理发店毫无征兆地关门了,店里空空如也,商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孔女士当时卡里还有几百元未消费。“商家太坑人了,毫无诚信可言,我以后再也不办这种大额预付卡了!”孔女士说。
无独有偶,市民张女士也遭遇了预付式消费所带来的风险。2018年春节前夕,她在市区一商场办了张1000元的充值卡,起初,工作人员称所有柜台的商品都能用,但当她在某品牌柜台试了双皮鞋,拿出充值卡准备付款时,对方却称用不了。张女士询问后得知,她在办卡时被商场工作人员忽悠了,包括该品牌在内的5个品牌都不支持使用充值卡。张女士以欺骗消费者为由要求商场退卡,但对方无论如何都不答应;最后,还是市场监管部门帮她讨回了1000元。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预付式消费其实是捆绑式消费,它虽然能让消费者享受到优惠、便利,但同时也存在恶意欺诈、服务缩水、虚假宣传、强制服务、变相涨价、霸王条款、卷款跑路、单方面终止服务等风险。
消费前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
“由于目前法律对预付式消费行为没有明确的准入门槛,导致发卡单位良莠不齐,诚信意识不一,消费者上当受骗后,维权十分困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科科长张宏说,为了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他们专门印制了预付卡消费维权手册,每年组织各种活动,向广大市民发放、宣传。同时,他们还在全市范围内多次开展预付卡专项整治活动,组织人员对洗衣店、洗车行、美容美发店等进行重点排查。此外,渭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专门制作了300多个消费警示牌,悬挂在辖区个体工商户店中,提示消费者预付消费要谨慎。
那么,市民在预付式消费中如何做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张宏认为,首先,要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在预付式消费前,多打听、了解商家的资质,对于商家推出的服务期限较长的预付卡,应谨慎选择。其次,要经得起低价诱惑,一个产业要有最起码的运行成本,以健身行业为例,场地租赁、人员聘请、设备增添等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健身卡年费不能太低,如果低价销售就要警惕了,不排除有“跑路”的隐患。最后,要提高维权意识,在预付卡消费时,一定要和商家签订书面合同和协议,在签字时要详细阅读协议和合同的相关条款,例如服务标准、服务时间和售后服务等。消费者还要注意保存发票等消费凭证,以便出现纠纷时,作为相关证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