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士特汽车智能制造车间 中国钛谷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人员在检测产品 本报记者魏薇
近日从科技部火炬中心传来喜讯,宝鸡高新区综合排名连续四年提升,在全国157家国家高新区中跃升到第52位,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位于全国第23名,科技企业培育、企业国际技术话语权提升、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节能减排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风险等多重挑战下,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正是靠企业苦练特长、平台智力资源强力支撑、“请进来走出去”内外联合,高新区才能在2018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50亿元,同比增长8.33%;取得发明专利277件,技术交易额8.94亿元,居全市第一。
练特长拓版图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衡量机床要看其效率、精度、可靠性,这几年赛威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在轿车行业和航空航天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新产品,靠自己的非标、个性化产品在行业占领一席之地。”谈到企业的转型发展,宝鸡赛威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文中很有心得。
近年来,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凭借强劲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赛威开始涉足军品科研和生产领域,其承担的四种装备车样车研发任务,技术含量很高,在国内属于空白领域,赛威正向着打造专用机床第一品牌的方向迈进。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产业链项目、创新企业的不断落地,高新区形成了钛及钛合金、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七大产业集群,以及无人机、石墨烯、激光、3D打印、机器人、中医药等15个新兴产业快速壮大的良好发展势头。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郝晋升表示,高新区要加快开放创新,不断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和生产要素集聚的能力,想在更高层次上定位和谋划发展,就得号召企业围绕开放创新,在“高”和“新”上做好文章,只有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发展态势的“瞪羚企业”,才能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宝鸡泰华磁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是宝鸡少见的高成长性企业,该公司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合作,为国家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提供燃料装卸系统输送转换设备及卸料装置关键设备。坚持以技术能力为核心竞争力,以专业能力锻造技术领先优势,正是泰华磁机电公司保持高速发展的秘诀。
如今高新区产业集聚构筑形成新形态,特别是“中国钛谷”品牌及以钛及钛合金为主的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良好,目前宝鸡钛材和钛制品供应量约占全国60%、全球20%,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世界第二。
过去的一年,是高新区创新要素大汇聚的一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达到120余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36家,占全市85%以上,国家入库“瞪羚企业”20家,这些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成为高新区发展的活力因子。
搭平台找路径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
曾经有一些制造企业因为宝鸡高校少、研究人才有限,不得已把厂子设在外地。但是这几年,诸多企业把工厂建到高新区,一是看重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再者就是这些企业的技术疑问,有了专业研究机构给予解答。
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宝鸡创新中心在高新区正式揭牌运营,为我市相关工业设计、快速成型以及3D打印材料等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与支撑;南京理工大学国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西北区域中心在宝鸡挂牌,并获批陕西省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宝鸡中高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宝鸡稀有金属全球专利预警导航平台、宝鸡(高新区)知识产权创新联盟共同成立,标志着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将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高校成果在宝鸡转化……
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各类国家级研发中心8家,一系列开放型共享式研发和工程中心的植入,迅速改变着当地企业的创新生态和产业形态,其生长融合的“碰撞”效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