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政法专刊
第06版:西秦视点
第07版:金融之窗
第08版:综合
第09版:广而告之
第10版:广而告之
第11版:副刊•连载
第12版:综合
标题导航
|
拐枣
醋粉
一号文件
红船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拐枣
◎江风
“拐枣!拐枣!”冬日一个周六的早晨,在市区东郊的农贸市场,一声饱含深情的吆喝,引起了我的注意。
只见一个小摊子前,一位老人不紧不慢地从竹筐里往外掏取一把把拐枣。老人那双粗糙、干裂而又略显僵硬的手,将捆扎得整齐漂亮的拐枣,匀称地摆放在事先铺好的塑料布上。深褐色的弯弯曲曲的拐枣,与老人那双同样深褐色也已弯曲的手,碰撞出饱经风霜的质感和抵御大自然寒风侵袭的力量。
我没有见过拐枣树,更不知道它怎样开花如何结果,可是冬季一到,偶尔便有拐枣硬生生地撞入了眼帘。
不同年龄的人,看见拐枣的神情各有不同。
能惊喜地喊出“拐枣”二字的,并呈现喜相逢神态的,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这些人往往会马上俯下身子,熟练地拿起一把拐枣,摇一摇、看一看,似乎在寻找往日的喜悦回忆;随后掏钱购买,离开时的脚步也轻快了许多。一些中年人还边走边吃,难掩满足的神色。
瞅见拐枣摊子,老年人则停下脚步,会心的笑容挤进了脸上的皱纹。“给孙子买点吧,这东西难见了……”一位老人小声嘀咕着。老人一边与摊主讨价还价,一边诉说这些拐枣来之不易,说它们生长在南山沟里,爬树摘、往城里背,肯定花费了不少气力。
绝大多数小孩子不识此物,也不感到有什么稀奇,甚至一些孩子误认为,那是花木的树根,或者是草药、蔬菜一类的东西,和所谓的零食不沾边。一些家长将清理好的拐枣,送到孩子的嘴边,孩子要么闭口躲避,要么如同吃药,面露难色。
拐枣,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可不是这样。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当寒风乍起,街边就出现了拐枣的身影,惹得孩子们眼馋心急。几分钱或一毛钱一大把,家长买来放在桌子上等待二次成熟。此时,嘴馋的孩子等不及了,摘下一把来吃,涩中带甜的味道,让孩子又是皱眉又露微笑,表情复杂。
盼望着盼望着,拐枣散发出淡淡醇香,终于熟透了。孩子们像约好了似的,从各自家里拿来拐枣,聚在一起吃着并快乐着。一直居住在城里的孩子,谁也没见过拐枣树,凭着道听途说、凭着丰富的想象力,讨论拐枣树究竟啥模样。有一位小朋友说,是枣树长“怪”了,所以才成了“怪枣”。他的这种看法,一直让我和小伙伴们坚信了好几年。
不起眼的一把拐枣,给我懵懵懂懂的童年带来不少喜悦,至今回想起来仍感到点点快乐涌上心头。叫一声拐枣,心里甜呀。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