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手机社交平台的不断普及,微信、QQ家长群已成为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然而,一些家长群却成了家长的“烦恼”和“负担”——
变味的家长群何时休?
本报记者张丽萍
    “盖楼接龙”成为家长群里的常态,让老师和不少家长很无奈。

  乱象频出家长群里“有点烦”
  市民蔡女士的儿子鹏鹏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学报名当天,班主任老师就建了一个家长群,把所有家长拉进了该群。几个月下来,这个家长群让蔡女士感觉“有点烦”,甚至觉得自己的生活都被这小小的家长群“绑架”了。
  “我现在每天起床后和上床睡觉前,必做的事情就是查看家长群里的未读信息,生怕漏掉老师发布的任何一个重要通知或者布置的作业。但群里动辄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的信息,真的让人很头疼。这些大多都是一些家长排队吹捧、感谢老师,以及微商代购的无用信息。”蔡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这个家长群建群时间不长,但活跃度很高。“今年教师节那天,从早上一睁眼,群里就充满了各种赞美之词,还配上鲜花、笑脸、咖啡、爱心等各种微信表情,几分钟不看就有几十条未读信息。不仅如此,只要是老师随便在群里说一句话,后面就会跟一串串‘老师辛苦了!’‘老师费心了!’等应答,有的家长为了显得与众不同,还写诗写词,确实煞费苦心。”蔡女士表示,群里往往一个家长发了此类信息后,其他家长也会“不甘示弱”,纷纷“盖楼接龙”,面对这种齐刷刷“站队”刷屏的现象,她有些无奈,但也只能随大流。
  蔡女士的“苦恼”并不是个例。毕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级,他向记者“吐槽”道,这样的苦恼他已经经历了好几年,家长群里每天除了为老师点赞、问好、祝福外,还有各种“晒”——晒旅行、晒学习、晒成绩、晒课余爱好、晒社会实践……凡是能成功让自家娃“亮相”的,家长们是任何机会都不愿意放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几乎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用于家校沟通的微信群或QQ群。在翻看了不少家长群的聊天记录后,记者发现,初高中的家长群里这种现象较少,幼儿园和小学的多数家长群里则不乏集赞、投票、代购、晒娃、发广告等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列队向老师示好,大量“无营养”信息刷屏,令不少家长和老师都苦恼不已。
  存在误区“漂亮话”能让孩子受优待
  “说到底,家长在群里吹捧老师主要是为了让自家孩子得到关注和优待。”采访中,一位学生家长表示,自己能理解家长们的这种心理。那么,这种做法真的能让孩子获得老师的好感和关注吗?“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建群的本意是方便与家长沟通,并发布一些学校的重要通知和活动。平时我们也会利用这个平台通知放假时间,布置一些作业,告知家长和学生需要准备的书本、学习用具等。”齐晓是我市一名小学老师,作为班主任,她为自己的班级也建了家长群,对于家长群里的乱象,她也曾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在她看来,当家长群里形成了吹捧老师、“不晒不行”的风气时,一些家长也难免会被影响,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其实,对老师而言,不会因为这些原因对学生厚此薄彼。
  对于家长在群里过分“迎合”老师的现象,宝鸡高新四小校长齐双喜认为,首先老师要端正态度,不能光喜欢听“漂亮话”,而是要积极引导,让家长群真正发挥畅通家校沟通合作的作用。同时,家长也应该消除误区,不要认为自己没有在群里对老师进行“花式赞美”,孩子就得不到老师的教导和关注。
  回归正轨坚守家校共育的“初心”
  互联网时代,家长群作为家校沟通的平台发挥了很大作用,缩短了家长、学校、老师之间的距离。然而,面对一些“变了味”的家长群,该如何让其回归“一切为了孩子”的初衷呢?
  “坚守家校共育的‘初心’。”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杨爱魁表示,“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家校沟通,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家长群一旦建立,就意味着每一位家长都要遵守‘群规’,文明、理性发言,不能无原则、无限制发表言论或信息。”
  记者在调查走访中也看到,大部分家长群还是比较自律的,有些家长自发当起了“纠查员”,对个别家长的不当言论进行善意提醒。对家长跟风点赞、问好等刷屏行为,有些班主任也进行了委婉劝止或“明令禁止”。其实,部分家长群“变味”,主要还是由于一些家长甚至老师对家长群功能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家长群是家长与老师沟通的平台,也是家长了解学校信息、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交流育儿经验的有效途径,理应充满正能量。如果家长不节制地发布信息,甚至把它当成广告平台,这是对老师和其他家长的不尊重,也违背了建群的初衷,自然也达不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杨爱魁建议,学校既然搭建了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就要加强管理,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坐视不管。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现场向家长说明家长群的功能,要求家长不要在群里发一些无效信息。同时,老师也应该提高认识,不能在家长群里经常对某个学生特意提出表扬,让其他家长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也不能把学生日常的一举一动都发布到群里给所有家长过目。对于普遍问题老师可以在群里与家长们共同交流,但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建议单独与学生家长沟通,这样才能保证沟通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也维护了家长群作为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