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政法专刊
第06版:专题
第07版:金融之窗
第08版:特稿
第09版:健康养生
第10版:广而告之
第11版:副刊•连载
第12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西府曲联馍
碎花布兜
秦商史话
红船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商史话
■章学锋/著
1989年,全国最大的中外合资制药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建成。2007年,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保税物资项目建成,结束了我国内陆省份没有口岸的历史。
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80、90年代,陕西一度出现了“全民经商”的喜人局面,陕西商业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在这里,我给读者说一个轧钢工人下海经商创办全国第一个民营书店的事情:
故事的主角叫张世和,1953年出生在西安,1972年修完××铁路后被分配到陕西钢厂,干过轧钢、炼钢、锻钢、打隧道等多个工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空前的读书热,文学顿时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那时人们见面后,谈话的议题往往是“这个小说好,那个小说不好”。如果谁的哪部小说进入了全国每年一次的短篇小说评选榜单的话,作者就会在一夜之间红遍全国。
1980年,张世和开始写诗、写小说,还办文学杂志《视野》。热爱文学的他,还和贾平凹、陈忠实、周矢等七个文学发烧友办了个“群木小说社”,社名是贾平凹取的,寓意一群木头争先恐后地出人头地。1983年,他向单位提出了辞职申请,说自己想去当个体商户。
起初,单位压根不同意,后来被他催得没办法了,就把情况上报到国家冶金部,最后才给他办手续,是一份标有“陕钢轧钢车间张世和,自愿提出辞职,并表示永远不复工”字样的红头文件。辞职后,张世和想自己开一家个体书店。这一想法,得到了李若冰、胡采、王愚、路遥等陕西文学名家的支持。从庄子《齐物论》“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一句中,有朋友给他的书店取名为“天籁”,当时的店名是贾平凹用欧体写的。颇具商业头脑的张世和,在开店前油印了500份请柬,发给西安城主要的文化人。请柬内容如下:××阁下:
鄙人从文三载,承多方关照,终生铭感。今借社会改革之风,蒙阁下大力支助,得营私人“天籁书屋”,以为诸君尽肱股之力,是属幸甚。
书屋设于西安市大南门外路西268号,有平凹君所题巨匾“天籁书屋”者即是。本店专营中外文学、社会科学诸类书籍。兼办销售、预订、邮购、收旧、特约销售等业务。优先为天下文人暨支持者服务。现定于七月一日开张,是启。
倘蒙阁下光顾,当不胜荣幸。
“天籁书屋”主人:田夫
1983年6月
随着请柬的发出,私人在西安开书店这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1983年7月1日,书店开业的当天,《中国青年报》还在头版报道了这事。就这样,张世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开书店的个体户。此后,“天籁书屋”开创了西安商业史上几个纪录:第一个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营业场所,第一个实行开架售书的图书卖场。当时,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天不亮就到书店门口排队,往往开门后进去看书看得忘了时间。所以,张世和就给自己的书店下了规定:每天直到最后一个看书的人走后再关门,我们绝不去提醒顾客时间到了要关门了。为了让更多的爱书人能在自己的书店里挑选到最好的书,张世和还花了6000元买了一辆轻型摩托车,深入西安周边区县的每个书店去挑书。1986年,根据柯云路同名小说改编的12集电视连续剧《新星》在全国热播,该剧以一个县为背景,浓缩了1982年中国农村大刀阔斧改革的社会生活,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响和收视率。电视剧在南方播完时,西安才播到第八集,张世和就联系剧组,独家承包了长江以北地区后四集的电视文稿的销售权。在他这些全新商业举措的作用下,“天籁书屋”很快在全国图书行业叫响,300多家出版社和新华书店都对这个私人书店刮目相看。
1997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发布了令世人感到震惊的两个《决定》,即:《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陕发[1997]18号)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陕发[1997]19号)。在两个《决定》中,痛陈陕西“不少地区和行业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与沿海地区和周边省区相比,存在“发展慢、规模小、水平低”的差距,开出各级党委、政府要破除姓“社”姓“资”的思想困扰,“抓住机遇,放开手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的处方。有分析家认为,这是陕西1949年以来出台的力度最大的扶持工商业的权威文件。
陕西赶上了好年头。一个加快西部发展的国家战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决策者的直接推动下有序开展。继1997年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之后,江泽民在1999年6月9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同月17日,他在西安举行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概念。1999年9月22日,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10年7月5日至6日,胡锦涛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虽然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连载79)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