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本期发布:
小汽车便捷的日常出行工具
本报记者张家旗

  现在,小汽车已经进入许多普通家庭,成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工具之一。但在二三十年前,拥有一辆属于自己家的小汽车,还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街道上的小汽车大多是各家企业和单位因公购买的,也有少部分是属于成功人士的私家车,稳重大气的伏尔加、小巧耐看的“小土豆”菲亚特、充满流行元素的拉达、高大威猛的吉普……当然,还有红旗、桑塔纳和夏利。对汽车好奇的孩子会趁车停稳后,围上前去摸一摸车门,冲着后视镜做鬼脸。在当时,别说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哪怕是当一名司机,都是一件骄傲且令人羡慕的事。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宝鸡上学的范汀记得,当时,电视上总是放一个汽车广告——“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这款黄色的面包车后来风靡北京和天津等城市,成为人们记忆中的“面的”。范汀去北京游玩时,还坐过舅舅的丰田皇冠,舅舅上车后插钥匙启动汽车,用点烟器点着一根烟,然后缓缓按下电动车窗,再往播放机里塞进一盘磁带,歌声立刻从立体声音响中流淌出来,这一幕让范汀很震撼,觉得舅舅十分潇洒。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租车增多,我市市民逐渐接受并习惯“打的”。市民高阳子家有了第一部私家车,一辆黑色的自动挡本田雅阁,周末,母亲开着车带她去钓鱼台景区游玩,一家人兴高采烈。
  进入21世纪,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步伐越来越快。2000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计算机、轿车进入家庭,提高电话普及率。”这一年,可以说是汽车进入中国家庭的起步年。此后,轿车消费迎来了更快发展的新时期。汽车品牌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合理,政策也越来越好。购买私家车,不再是遥远的梦想。2005年,范汀的父亲为家中购买了一辆手动挡的捷达。2010年,上班8年的范汀购买了第一辆属于自己的别克轿车。去年,范汀又更换了一辆吉利博越。每天开车上下班,周末载着家人去近郊游玩,已经司空见惯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