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西秦视点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商务专刊
第11版:文化周刊
第12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你还记得家里的那辆车吗?
架子车农人务农的得力“干将”
自行车令人艳羡的家庭大件
蹦蹦车勤劳致富的货运帮手
小汽车便捷的日常出行工具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蹦蹦车勤劳致富的货运帮手
本报记者张琼
上世纪90年代,摩托车才开始逐渐进入我市普通家庭。不久后,三轮摩托车因为实用性高,而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被亲切地称为“蹦蹦车”。
“当时,为了买一辆时丰牌‘蹦蹦车’,几乎用掉了我家一年卖辣椒的钱。”凤翔县横水镇农民宋娟利回忆,18年前,她和丈夫种辣椒,当年风调雨顺,辣椒长势好,卖了几千元钱。小两口商量决定,家里收庄稼、种辣椒都需要一个得力的运输工具,买“蹦蹦车”最实用,于是花了3000多元买了一辆时丰牌农用三轮车。当时,“蹦蹦车”是村里的稀罕物,有“蹦蹦车”的家庭很少,买回来后,宋娟利扯了一块红布绑在车头,并放鞭炮以示庆祝。
有了这个运输利器,宋娟利和丈夫搞种植更加得心应手。当时,宋娟利家还种植了一亩半的西瓜,西瓜长得又大又甜。到了收获季节,宋娟利和家人把西瓜摘下装在“蹦蹦车”上,走村串户卖西瓜。丈夫唯恐把西瓜颠破,开车开得格外稳。宋娟利则扯开嗓子吆喝:“来喽,卖西瓜喽,又大又甜的本地西瓜……”不一会儿,老人小孩围着“蹦蹦车”挑选西瓜。宋娟利记得当时一个西瓜能卖三四元,一车西瓜能卖好几百元,坐在“蹦蹦车”上数钞票的感觉很好。宋娟利也会开车,丈夫不在家,她自己开着“蹦蹦车”去收麦子、卖辣椒、卖西瓜,附近村庄的道路她都跑遍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日益好起来。
那时,宋娟利和丈夫瞅准农村人扬麦难蕴藏的“商机”,自己动手,在“蹦蹦车”上装了个扬麦子的风车,扬一场麦子只要15元,但一趟趟跑下来,整个夏收也能挣不少钱,两个儿子的学费和新装也就有了着落……
如今,宋娟利家有了小汽车,那辆“蹦蹦车”已经成为老古董,放在后院落上了灰尘。但宋娟利仍舍不得扔掉它,她说:“这辆‘蹦蹦车’陪我家一起勤劳奋斗过来,立过大功哩。”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