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育公益活动在金台区硖石镇中心小学举行
学生对机器人很感兴趣
陈仓区高中生在搭建机器人
教育机构在农村学校开展机器人社团活动 机器人培训成了潮流
一个周末,在高新区学子路一幢高层建筑里,一群四五年级的孩子在某教育中心的工作室内,正在搭建一件结构复杂的扫地机器人。好不容易组装好设备,机器人却并不能实现转弯,孩子们只得对其结构进行重新修改。
该中心负责人杨凯龙告诉记者:“机器人教育从孩子的爱好出发,通过设计创意方案、搭建机械系统、调试传感器、编写程序等方式,全方位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孩子的科技素养。”
王书研是宝一中一名初一学生。3年前,他还在渭滨区东四路小学上学时,学校开设了机器人兴趣班,王书研报班后就渐渐喜欢上了机器人,那时还只是在电脑上玩虚拟机器人,他在作业本上密密麻麻记了好多程序。学了一年后,由于学校缺乏经费支持,停办兴趣班,王书研又来到一家民营培训机构继续求学。
来到这家机构后,王书研和一些小伙伴得到专业训练,两年后,他们四人组队,参加市上的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他们又在省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拿了一等奖;今年7月,他们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最终取得国赛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王书研坦言:“学习机器人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心理受挫能力,我觉得对于自己的全面发展有好处。”
据了解,如今从事机器人教育的民营培训机构在宝鸡已有十几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宝鸡的机器人教育从十年前在渭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率先实践,现在已在金台、陈仓、高新及眉县、麟游等多个县区得到探索式发展,形成“学校社团推动+社会兴趣班联动”的新格局。
学“皮毛”还是学知识?
机器人在一般人眼里是很高端的产品,感觉只有理科学得好的学生,且进入中学或大学再来学这项学科比较靠谱,那么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进行学习,到底能学到什么?记者在宝鸡最早从事机器人教育活动的金陵小学教师刘春卫那里寻找答案。
刘春卫从事此项教育有十余年,他教过的小学生有上千人。当时渭滨区想通过智能教育项目提升全区素质教育水平,就组织20余名老师去西安等大城市学习机器人教育的专业知识。刘春卫和几位教师学成后,在包括金陵小学在内的十几所学校组建了机器人社团,招收有兴趣爱好的学生。
刘春卫告诉记者,机器人课程分为设计、搭建、编程、操控。搭建机器人的架构,这只是初级阶段的课程,里面涉及动力机械的掌握和设计思维的发散;后期则是通过图形化编程以及语言编程,让机器人动起来。刘春卫认为:“少儿阶段的启蒙教育,能为孩子播下一粒喜欢动手、热爱思考的种子,为未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据业内人士分析,许多孩子是因为兴趣到机器人培训机构学习,但由于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一些机构急于让家长看到成果,为孩子“代劳”较多。如此学习,学到的只是“皮毛”,当孩子独立完成某件作品时,就显得比较困难。
践行素质教育还是“为加分”?
虽然国家取消了奥数加分项目,但孩子们并没有轻松多少。校外文化课的补习排在前三的是数学拓展、英语和作文,素质项目主要是乐器、舞蹈、美术、体育等,现在,机器人培训也加入了新一轮素质培训项目中,而且它的“科技感”,让不少家长和学生心动。
“奥数取消加分了,但是学习机器人,孩子要是在市赛、省赛、国赛上拿奖的话,升学时会加分的。”一位培训机构负责人如此动员一位家长。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培训机构,和家长交流后发现,大部分家长都是因为孩子喜欢机器人才给报名的,但仍有10%左右的家长是因为受到“加分”的激励,引导孩子来上机器人培训班的。“我的孩子文化课成绩挺好,如果能在这个上面再突破一下,就会锦上添花。”一位李姓妈妈告诉记者。而当记者与其孩子交流时,孩子只是理性地回答:“我妈认为这个项目能培养我的综合能力,所以让我来学的,但是我学起来有点吃力。”
记者注意到,这些培训机构的费用一年都在六七千元左右,平均一堂课的费用是200元,费用超过了普通补习班,所以来选择的家庭,大多数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几位有国外生活背景的家长告诉记者,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孩子学此项目是很有意义的。在发达城市,机器人教育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宝鸡的速度还是慢了很多,他们不想让孩子在思维能力等方面得不到锻炼。
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要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为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于机器人教育重视起来。
渭滨区在10年前,就在全区各学校推广该项目,到现在,有近800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区赛上获奖。渭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何亚周认为:“正是因为教育部门倡导机器人教育,而且重点中学和大学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察时,会重视这个领域,所以一些家庭和培训机构能达成默契,不过,为‘比赛得奖能加分’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真是因为热爱才来学的。”
普及教育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一位业内人士说,机器人教育在发达国家早已普及,对于国内来说,很多私立学校和部分公立名校也引入了机器人教育的一些课程作为兴趣班。机器人教育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科学小实验、乐高机器人、3D打印、创意电子设计、编程教育等,是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跨学科的教育,其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
在宝鸡,教育主管部门倡导学校开设机器人教育社团,市科协每年都会举办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四届。目前,除个别县区外,全市8个县区的中小学校开展了机器人社团活动,各县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对各学校进行日常辅导。学校投资几万元或几十万元不等,建立机器人实验室,培训相关老师,组织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但由于器材有限,老师精力有限,只有少数学生能接触到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我市从2014年开始,机器人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市场上应运而生,受到有需求家庭的追捧。但是由于费用颇高,还是把一些有兴趣爱好但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孩子挡在了门外。
有关方面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大对机器人教育兴趣课堂的经费投入,使更多的学生能接触到这项教育。哪怕是“星星之火”,只要点亮了那些天资好、有潜质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未来我们就能培养出更多的、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