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廉政广角
第04版:专版
第05版:西秦视点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时事•特稿
第08版:广而告之
第09版:专题
第10版:文化
第11版:副刊•连载
第12版:今日高新
标题导航
|
陕西职工散文创作推进会在宝召开
《暴风骤雨》入选教育部阅读推荐丛书
《虢国青铜器铭文辑录》出版
流云划过高原
《流云划过高原》付梓
秦商史话
红船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商史话
■章学锋/著
户县的商行、坐商、家属都聚集在这里,户县话随处可闻,徽县一度被称为“小户县”。而在炉客的主阵地康定,来自户县的文化习俗更是大放异彩。比如,康定古会的日期就与户县牛东村古会的日期完全一致,都是农历正月初九为“上九会”,三月初三为“娘娘婆会”,七月初七为“亲友会”。甚至,连逢年过节,敲锣打鼓的鼓谱里,用的都是牛东村的鼓乐音调。每年春节,炉客们抡起鼓槌,敲起可坐10个人的老陕鼓,一时间踩高跷的、走船灯的、跑马灯的都来了,钹锣齐鸣,震天动地。
来自秦地的民俗文化,让这个四川小城瞬间热闹起来了。
第八节渭南赵家
话说陕西同州府朝邑县,距城南三十四里,原有一个村庄。这庄内住的只有赵、方二姓,并无他族。这庄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也有二三十户人家。祖上世代务农。到了姓赵的爷爷手里,居然请了先生,教他儿子攻书,到他孙子,忽然得中一名黉门秀士。乡里人眼浅,看见中了秀才,竟是非同小可,合庄的人都把他推戴起来,姓方的便渐渐地不敌了。姓方的瞧着眼热,有几家有钱的,也就不惜工本,共开一个学堂,又到城里请了一位举人老夫子,下乡来教他们的子弟读书。
这是清末小说家李伯元在其《官场现形记》第一回《望成名学究训顽儿讲制艺乡绅勖后进》的起笔段。说陕西某村首富赵老爷的孙子考中秀才了,全村人都来祝贺,村上另外一个姓方的富户看得眼热,也找先生教子弟读取功名之事。文化学者胡适曾撰文称:“就大体上说,我们不能不承认这部《官场现形记》里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当今官场的实际情形。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华中堂之为荣禄,黑大叔之为李莲英,都是历史上的人物,不用说了。那无数无名的小官,从钱典史到黄二麻子,从那做贼的鲁总爷到那把女儿献媚上司的冒得官,也都不能说是完全虚构的人物。”显然,胡适认为这部小说中的很多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只是改了名字而已。
胡适猜得没错,小说中“赵老爷”,就是以渭南孝义商人赵家为原型的。只是现实中赵家的实力,要比小说所描写的还要富足。赵家所在的孝义,是清末陕西的一个商业重镇,云集了很多实力雄厚的大老板,各地的生意人大街上来来往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整天都不歇。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孝义的银子,赤水的蚊子。”意思是说,每天孝义镇上流动的银子几乎和赤水河的蚊子一样多。因为赵家是商业重镇孝义诸多商贾中实力最雄厚的,是名闻陕西乃至全国的大商人,所以《官场现形记》才从“赵老爷”的故事开始起笔,孝义赵家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所关注的商人原型之一。
这个成为作品原型的秦商赵家,是怎样打捞到第一桶金的呢?又是如何完成商业体系的建构呢?赵家的商业发展模式,和其他秦商有什么不同呢?在今天渭南市临渭区孝义镇,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口中和翻阅文献资料,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发迹于盐业的赵家,以孝义为据点,随着资本积累越来越多,在盐业、布业、典当业、茶庄、粮店等多条商业线上发展,最后赵家从一户壮大成为一门九府,商业领域也从孝义这个点,扩展到陕西、四川和新疆等一个庞大的商业面。
赵家的第一桶金是从朱元璋开中制中获得的。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在军事上设立九边以防瓦剌和鞑靼的袭扰,但由于九边距离国家中心遥远,后勤补给成为一个大负担。于是,朱元璋的亲信杨宪提出在大同试点开中制,将本应由国家承担的运送调转给商人来完成,规定:商人在大同仓缴纳一石米,或在太原仓缴纳一石三斗米之后,政府发给他们一个凭证,商人可以凭证到相应盐场领取一引盐,并且允许商人可以到指定区域贩卖这些盐。这个制度,说白了就是商人把粮食运送到边境,官府根据运粮量以盐引来补偿,商人等于用往边境转运粮食的辛苦换取了转运和销售盐的权利,并且可以合法地拿着盐引去赚取其中的差价。对这个制度,后世褒贬不一:褒的是为国家节约了每年500万石的九边后勤供给成本,为民营化贩卖官盐打开了一扇窗;贬的是造成了国家盐引收入的降低,加剧了国家财政的危机。开中制在大同试点后,被推广到山西、陕西和河南实施,洪武四年(1371)起正式在全国推行。
赵家先祖紧紧抓住官府允许贩盐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快速积累下数量惊人的商业资本。作为从农业到盐业转型的第一代,深受儒家教育的赵家的先祖,并没有因为腰包里有了点钱而放弃对土地和庄稼的管理。正像老辈人说的那样:社稷社稷,社是土地,稷是粮食;只有自己的手里握有余粮,才能在遭遇各类困难风险时心里不发慌。赵家先祖用贩盐获得的收益,在别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一片地一块田地扩大家产,态度鲜明地加大了对传统的农业根本的投入。得益于这种朴素的思想,赵家的粮仓里总是堆满了粮食,赵家的钱库里也总是堆放着白花花的白银。看着这些辛勤劳动换取的成果,赵家人心满意足地笑了,勤快的人不会挨饿,苍天不负苦心人!
(连载57)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