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士特公司生产车间 陕西通家电动车生产车间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金鑫
那些走过的光辉岁月
“秀兰,我把洗衣机给你买回来咧!”
“啥牌子的?”
“‘双鸥’牌的。”
不少宝鸡人,对这则广告还有清晰的印象。上世纪80年代,随着陕西机床厂的发展壮大,引进了洗衣机生产线,陕西洗衣机厂也随之诞生。作为宝鸡的名牌产品,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双鸥牌洗衣机曾风靡一时,一机难求。
同时代,宝鸡的明星工业产品还有不少,“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长岭电冰箱,骑在路上不逊于现在奔驰、宝马轿车气场的“渭阳”摩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这些产品远销大江南北,即使在宝鸡本地有的甚至也得凭票供应,为了买一台洗衣机、一台电冰箱,要托熟人走后门,甚至找企业领导“特批”。
虽然这些品牌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已没落衰败。但不可否认,它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工业舞台上,不失为一场精彩的首秀,让地处西北的小城提升了一定的知名度,让宝鸡人留下了一些骄傲的回忆。当初,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陕西的工业在宝鸡、陕西的名牌在宝鸡。”
宝鸡工业“名牌”的这次集中爆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宝鸡工业起步早、门类全的优势。
宝鸡工业起步于1937年陇海铁路修建,解放后经过“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投资,使宝鸡工业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一批沿海企业的内迁和一批国防企业的兴建,使宝鸡工业建设迎来了发展高潮。这一时期,共有20多户大中型企业在宝鸡建成投产,包括宝光电工厂、秦川机床厂、宝鸡桥梁厂、宝鸡叉车厂等,使宝鸡在机械、电子等工业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在改革中探寻发展新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工业强市”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宝鸡着力改造老工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以产权改革为中心的改制重组。2005年,关中工具厂、医药玻璃厂、市油毡厂等一批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陕西凯迪空调器有限公司和渭阳柴油机厂的计划破产终结,市属轴承厂、水泥厂、新秦纸厂等13户企业的债务,一次性打包处理。全市以股权多元化为核心的国企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到90%。伴随着改革的阵痛,一批颇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工业企业集团,逐渐形成并不断焕发出激情与活力,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日益显现。
老企业如何焕发新生机?中铁宝工隶属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1955年建厂的企业,这个宝鸡人熟知的“大修厂”曾创造过中国铁路施工机械的多个第一。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错失了发展机遇,企业多年在走下坡路,最困难时已半停产。中铁宝工与时代电气公司经过多次接触、反复磋商,合资公司于2009年4月挂牌成立,当年年底就完成产值超过1亿元,实现订货超过3亿元,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48.6%,过亿元的百户工业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42.37亿元,同比增长19.8%。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2个月保持全省第一,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转型升级迈向新征程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使得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为突出。形势复杂多变,机遇转瞬即逝。宝鸡工业系统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着力破解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名牌效应不够明显、“航母级”龙头企业不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占比偏小、产业链延伸不够等问题。
从“十二五”起,宝鸡工业调结构、转方式,苦练内功,深入实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两大两化”发展战略,制定《宝鸡市工业发展追赶超越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关天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强化“1553”行动计划,实施汽车产业跨越工程、钛及钛合金突破工程、烟酒食品提升工程、能源化工转型工程、优势装备制造业创新工程、战略新兴产业壮大工程等“六大工程”。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如今宝鸡工业经济规模与当年早已不在一个数量级上,1978年工业总产值仅10多亿元,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196.35亿元。此外,工业经济在结构和质量方面发生的变化更可谓翻天覆地。
曾经宝鸡虽然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但产品关联度不高、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长期以来都是制约工业加速发展的瓶颈。如今,汽车及零部件、钛及新材料、烟酒食品、优势装备制造和高端能化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建设蹄疾步稳,日趋形成了分工明确、配合密切、协同发展的产业配套体系。吉利整车和发动机项目是我市重大招商项目,不但提升了产业层次,还吸引了宁波拓普、重庆宏立至信、台州地通、浙江铭博等3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宝鸡,实现了座椅、内饰件、减震器等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这些企业的制造水平、管理水准等,在业内都是国内一流,对于我市汽车产业必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产业集群是工业化演进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产业集群赋能制造转型升级,推动了制造向“智造”转变。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宝鸡的工业骨干产品是印染布、酒、灯泡、水泥、平板玻璃、轻骑摩托车、叉车、电冰箱、空调器、家用洗衣机、卷烟、化肥等。而2017年底,全市已有148户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秦川机床是国内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产品系列最全供应商,中铁宝桥集团率先研制出了我国首组时速250公里客专道岔和350公里高速道岔,宝鸡机床数控智能化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渭滨区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7107航天产业基地、凤县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等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这些企业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等诸多领域各显其能,成为市场的“宠儿”,高新技术每年带给宝鸡的经济效益超过300亿元。
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宝鸡工业体系和产业链逐渐完善,发展定位和目标也愈发清晰,从之前的低端制造业慢慢向中高端拓展,在规模和水平上都有了长足进步。
宝钛集团的4500米深潜器载人球壳,打破了欧美对深海探索的技术垄断;以秦川机床为代表,汇聚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的高端才智,建立了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以陕汽、法士特、吉利为代表,宝鸡成为全国重要的重载军卡生产基地、整车制造基地;以中铁宝桥、宝鸡中车时代为代表,铁路交通产品保障了我国高铁网络的加速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宝鸡工业经济在追赶超越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更加突出质量效益、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更加突出改革创新、推进发展动力变革;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朝着装备制造业名城的目标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