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西秦视点
第06版:健康养生
第07版:专题
第08版:文学周刊
第09版:文学周刊
第10版:文学周刊
第11版:文化
第12版:交警之窗•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家乡的变化
三次盖房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家乡的变化
贾芝娟
作为一名90后,我虽未能见证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却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
我对改革开放最初的印象来自父亲的讲述。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我的家和千千万万个普通中国家庭一样,在艰难困苦中度日如年。穿衣是一家生活中的大事,衣服的好坏也代表了一个家庭的体面,为了让年幼的父亲不因穿着在同龄孩子面前自卑,奶奶总是将过冬的旧衣服拆洗后,用熬制的染料重新煮染一遍,再在油灯下经一双巧手的连夜缝制,终于在天明上学的时候,将暖热的衣服穿在了年幼的父亲身上。那个年代,每年的五六月份是青黄不接之时,奶奶领着两个年幼的姑姑,提着竹篮漫山遍野挖野菜,一篮篮绿油油的野菜,使一家人得以度过一年中最难熬的那段日子。
老家的土坯房是父亲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每个周末,在县城上学的父亲就会准时充满期待地赶回家,住上一晚暖和的土炕,第二天背上奶奶精心制作的玉米面馍馍赶回学校。那条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家乡小路上,留下了父亲坚实而孤寂的脚印。
改革开放20年时的情景,来自我儿时的记忆。那时父亲上班了,家庭条件比起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一家不再为穿衣吃饭发愁,我和弟弟每到过年都可以穿上新买的衣服,陪伴爸爸近10年的自行车光荣“退休”,接替的是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家里还新添了电视机。小时候,坐在父亲的摩托车后边兜风、和小伙伴一起围在电视机旁看动画片,成了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家乡通往县城的砂石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可以坐上汽车跟着爸爸逛县城了,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住上楼房成了我儿时最大的梦想。
如今,到了改革开放40周年,我可以亲眼见证。我家里早已住上了我儿时梦想的楼房,我也光荣地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当我再一次踏上家乡固关镇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眼前的一切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穿上了五颜六色的靓丽时装,超市开到了家门口,蔬菜品种丰富多样,很多村民都住上了楼房,一排排新房子排列整齐,新扩建的马路宽畅平整,去一趟县城的时间比过去缩短了一半,乡亲们脸上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
改革开放四十年,变化实在太大了。每过一段时间,父亲都要回到老房子看看,记住乡愁,回忆童年,感受内心深处的一种故乡情怀。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深藏着对故乡无限的热爱和一往情深,这也是我当初义无反顾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的原因。我将用百倍的工作热情和努力,回报父老乡亲,我相信,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