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时事•广告
标题导航
|
秋播晨歌
秋之恋
落叶赞
秋季的树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秋播晨歌
◎赵林祥
坡上菊花黄,农家秋播忙。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关中农村还是牛拉犁的传统农耕时代,种麦从秋分就开始了。天还没亮,大人们就套上木犁,吆着牛上了北塬。我刚从被窝里爬出来,娘已经做好了早饭,将稀拌汤装进黑瓷钵钵里,扣个碗盖住,馍笼里盛放着热油饼和一碟凉拌萝卜丝儿,用蒸布苫着。娘叮咛一番送我出门,我与伙伴们跟着六爷去给种麦的二哥送饭。
秋播送早饭,是老家农村流传了几辈子的习俗。一伙学前顽童,提着罐罐钵钵,挎着馍笼子,尾巴样儿跟着腰弯背驼的六爷爬上了北塬。昏黄的日头摇摇晃晃,广袤的田野里蒸腾着丝丝缕缕的雾气,山坡塄畔开满了金黄的野菊花,亮亮晶晶的露珠儿在细碎的花朵上闪闪烁烁,轻柔的秋风送来阵阵泥土的醇香,清冽甘爽,沁人心脾。雾蒙蒙的田地里,一长溜农人吆着牛儿渐行渐近。打头的老黄牛拉着沉重的木犁,翻带起黝黑的泥土,犁后跟着一位年轻的村姑,胸前搂着盛满肥料的脸盆,将雪白的化肥一把把撒进犁沟中。紧随其后的中年妇女,胳膊挎着个竹篮儿,右手抓一把篮里的麦种子,捻动着灵巧的五指溜种子。饱满的籽粒像出征的士兵,一溜儿从指缝间鱼贯而出,均匀地撤进刚划开的犁沟里,迅即被后面犁铧翻起的黄土覆盖。就这样,人与牲口默契配合,走在黄土地上,延续着数千年的传统耕作,吟唱着不老的秋播晨歌。
当牛儿又一次转到地头时,老队长吆住牲口,将鞭杆插进地里,女人们得令般放下盆子笼子,打胡基的人扔下镢头,各自奔向自家送饭的老人孩子,开始了早餐。秋播送饭说是各吃各的,但一打开苫着的馍笼子,取出碗筷,摆开菜碟子,从钵钵罐罐里倒出拌汤稀饭,男女老少就互相招呼,蹲在地边围成一圈,你尝我一片油饼,我吃你一块锅盔,一勺勺炒辣椒,一筷子萝卜丝,你推我让,在嘻嘻哈哈中分享、品尝。姓氏不同的农人,因着共同的劳作,亲如一家,其乐融融。
吃饱喝足,男人们抹一把嘴,抽着老旱烟讲开了古今;女人们收拾了碗筷,从裤兜里掏出袜底鞋垫穿针引线,说起家长里短;我和伙伴们咬着油饼馍馍,撒着欢儿奔向田野,拽牛尾巴,摸驴肚子,撵觅食的鸟儿,捉地里的虫子,寻觅乡野赐予村童的雅趣。黄土塬上的一方地头,烟锅吧嗒,针线哧溜,鸟儿鸣叫,笑声朗朗,好不乐和啊!
“梆——梆——”老队长烟锅磕两下鞋底,众人得令般一齐起身,精神抖擞地扑向地里。六爷喝住撒欢儿闹腾的孩童,提起篮子罐子,顺着原路返回。
晚秋的日头亮晃晃的,经过晨露沐浴的乡野,水洗般地清丽妩媚,白云在头顶上缭绕,星星点点的野菊花漾出满眼炫目的金黄。冷不丁,六爷仰起头,冲天吼出高昂粗犷的歌谣:一坡坡的黄花儿崖畔畔开,一朵朵的白云天边边来,一队队的人呀么下了塬,一行行的麦苗儿长出来……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